纸!这对于封门青印石而言,已经是绝对天价!
在翟建明看来,这件东西,师弟是抢定了。他寻思着这次回去该和师傅聊聊,师弟这脾气,以后继承家业,一定会吃大亏的。
让师傅出面转圜一下,毕竟,那位年轻人自身水平先不说,他背后可站着一位真正的大神!饶真颐在港岛文博界,就是那座最高的山!
场外关注李承的第三个人,是黄学仁。
这次回港,事务众多,这种黑市小拍,他其实看不上眼的,但为了给安达维一个面子,稍后会下场投标,捧捧场。
既然下场,那当然不愿意买回去赝品——钱是次要的,关键名声不好听。
他盯的目标是那件大运琢器。
近年来,中国青铜器在欧美依然走俏,但价格涨势不如古瓷器涨势快,再加上各国对赝品青铜器的防范加重,让黄学仁不得不做出“转型”的决定,譬如赝品青铜器“内销”,又譬如增加新的项目,如古瓷器的仿制。
大运琢器,是宫庭制范的标准器,尽管只是清代中晚期作品,但它对于仿制,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以此为范,所制作的仿品,经得住拷问,不是臆造品;其二、可供研究以此来破解御贡瓷器的瓷土配方和釉色之秘;其三呢,则是让那帮下属感受真品的气韵,只有多接触真品,仿制出来的瓷器才有可能接近真品。
这件大运琢器,价格不会太高,作为模范,极其合适。
他的眼睛盯着李承投入纸箱中的那枚轻飘飘的折标,寻思着自己该出什么价位?
李承自然不清楚,自己投标竟然被好几个人盯上。
他投完标单,与朋济明回到座位上,伸了个懒腰,“朋哥,要不出去走走?这会才七点一刻,结果要到八点半才能出来,一个多小时呢。”
朋济明没有李承的潇洒,瞪了他一眼,“等到七点半截标再出门。怎么着也要看看有多少人投了那件东西,其中有没有什么大头人物。对了,刚才除了你之外,已经有四人投标。”
李承哑然,这朋哥,比自己还紧张。
朋济明确实很紧张,比他自己投标的那本元云阳刻本的古籍,还要紧张。
这枚灯光冻印章,属于印石中的“传说”之物,落在李承手中,他“不能拥有”,但“可以过手”,甚至找李承借来盘玩个一两周,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若是落在其他人手中……
投完标,暂且无事,李承去倒了两杯热咖啡,与朋济明坐在那里,盯着场下。
忽然间,他的眉头皱了皱。
王定乾下场了,他和两位湾湾同伴,一共投了十四个标,其中就有那枚灯光冻,以及《史记释义》本。
不得不说,这种现场投标,挺让人心惊肉跳的,尤其是自己看中的东西,被其他人再投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