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上杉谦信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十分钟,李承的脑袋,翻阅记忆的速度飞快。遍寻国内文人不得后,他立即想到延伸倒周边国家。

这就是李承与饶老的不同,他的想法更天马行空。

拥有印章文化的地区实际上很少,主要是在东亚及东南地区。主流国家有中国、东瀛、韩城、高利,其次在南越、印尼、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使用印章的习惯,但并没有像这些主流国家一样形成一种文化。

所以,他将主要精力,留在东瀛、高利两国的著名历史人物上。

这枚虎钮印章的历史,大概三四百年,此时的东瀛,位于战国倒江户幕府初期,高利则处于李氏王朝中期。

这枚印章看似中国,其实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偏差很大。

所以,李承很快排除高利——李氏王朝与中国明朝交往密切,他们国内无论是士林派还是勋贵派,对中国文化了解还是很深的,不会刻制这等“离经叛道”的印章。

而东瀛,当时正处于杀伐猛烈的战国时期,如果说某位没啥文化的大名,刻制这么一枚“四神兽”印章,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现在,嫌疑最大的,就只有东瀛。

会是东瀛哪位名人的呢?李承相信,施老虽然“以刁难人为趣”,可他还是有底线的,不会弄一枚不知名人物的印章来考别人的——不知名人物也不会有印章。

如此推算,这人极有可能是东瀛战国时期或者江户时代初期的著名人物。

因为白虎主伐……李承的目标最终锁在战国大名的身上。

这么一捋,他的思路顿时清晰下来。

很快,他找到一位可能性极高的东瀛大名——上杉谦信!

首先,上杉谦信,越后(国)守护代(守护的代理职)长尾为景的幼子,因为出生那年是虎年,他被取名为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四岁丧母,六岁时改名叫喜平二景虎。

他的姓名中,始终带有“虎”字,这与印章中的白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次,1536年(天文五年),在哥哥长尾晴景继位之后,按照室町时代的惯例——没有继承权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年仅六岁的虎千代,被送往长尾氏家庙——菩提寺为僧,法号为“不识庵谦信”。

他法号中的不识庵,与印章刻名相同。

最后,上杉谦信素有东瀛战国时代“军神”之誉,一生中,曾十四次侵攻关东地区,五次川中岛会战,与当时东瀛“战国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展开名动千古的龙争虎斗——五次川中岛大会战被认为是东瀛战国时代最惨烈的会战。

他在东瀛战国历史上,属于四神兽“白虎”相,与白虎印章,同样关系匪浅。

一综合,李承心中已有答案。

只是,他对这枚印章,很感兴趣,这会在琢磨着怎么从施老手中买下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