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弟子能让施组乡吃瘪,为自己报“一箭之仇”,饶老还是很开心的。
“下午别瞎跑,帮我整理文稿,将这些整理完了,你陪我回趟羊城。”
嗯?回国内?老爷子经常回国,可从未让自己陪同过,这次为何?
“你是我饶真颐的弟子,也该带你去见见人了。”老爷子拍拍李承的胳膊,给出答案。
“老师……我……”李承一阵恍惚,有些担心,又有些欣喜。
“怎么?我饶真颐的弟子,见不得人?还是说你没信心?”老爷子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此见人非彼见人。
如果说之前见人,那是港岛文博界,而这次,老先生带自己回羊城,明显是要自己在中国文史界崭露头角!
港岛文博界,李承从不怯场;可中国文史界……这潭水,太深!底蕴太厚!
李承真的有些怯场啊!
三年鉴定,十年从文,百年学史!
中国文史一门,底蕴之深厚,完全探不到底啊!老爷子一辈子可谓学识如海,可他自己也时常感慨,“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弟子才接触简帛学,是不是……”李承有点不自信。
见李承的窘态,老爷子哈哈大笑,手指点点,“怎么?这点自信的没有?”
又宽解李承一句,“放心,国内那帮老家伙还不至于那么无皮,为难你一个年轻后辈。你的历史基础已经很扎实,这已经足够了!”
哦,李承稍稍宽心,挠挠头,嘿嘿一笑。
即便饶老宽慰,李承还是决定,这两天不瞎跑,跟在老师身边,多学多问,准备充分些。
一下午,李承陪在老师身边,帮忙整理各类文稿,顺带着请益。
饶老这次回羊城,盖因一位老友病重,听说情况不是很好。
卢叔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的先秦历史、文学研究者,对《诗经》《楚辞》《周易》等先秦文学,有着独到见解,校订出版的《周易大辞典》被誉为当代易经普及类工具书,将晦涩难懂的易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世人。
卢老前一段时间被查出肝部阴影,入住羊城301医院,饶老这次回国内,就是探望他的。
卢老虽然年龄较饶老大两岁,但却不折不扣是饶老的学生——卢叔度1941年毕业于羊城中山大学,当时饶老正是中山大学讲师,主授文言文。
五十年过去,两位老先生亦师亦友,一直有着联系,改开之后,饶老更是因卢教授之邀,多次前往中山大学讲座,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李承能感觉出,老先生对于卢老病重的那份深沉的担忧。
接连两天,李承都陪在老师身边,帮忙且学习,将镇水法器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