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李承交付五千定金,又安排吴伟回宾馆一趟找饶恕——他常年在国内跑,这次老爷子生病,兴许带了现金。这趟回去,刚好把车后备箱的东西,往宾馆送一趟。
三人转身离开,那位老板眼睛盯着他们的背影许久。
“大哥,为什么要卖给他们?”那位和李承交易打过交道的小四,探头问道。
“小四啊,你还不懂。”那位摊主摇摇头,没再说话。
潘兴是中州人洛城,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倒卖各种文物,最近几年,依托烟涧村,倒卖那里的赝品青铜器,也会走乡窜巷收购些老铜器,北上南下,生意做得越发欢实。
走南闯北多了,也就练就一副看人的好眼力。
刚才那年轻人鉴定实力不俗,站在那里,透着股儒雅气质,所以他在李承购买铜炉之后,选择将这件精品递给对方看货……事实证明,他没看错,李承确实能出高价。
他同样看出后来站出来的赵帆以及最后现身的吴伟,俩人身上军人气质,尤其是后者,杀伐之气很浓。
尽管不知道李承的身份,可这种人,能不得罪,还是别得罪。
所以,赵帆的那句带有相当性质的“威胁”话语,让他很不高兴,他还是选择退让——自己这帮人虽然说彪悍,但那要看和谁比。
出门同行的,一个有军人气质,另一个更是军人保镖,这种人,地位能低?
与其得罪,还不如接个善缘。
更何况,这件青铜鼓,能卖出十万块,如同那位军人气质的中年人所言,价格不低。
潘兴将青铜鼓重新收入座下木箱中,其他客人询问,他借口已接受定金为由回绝。又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堂弟小四,见他有点不高兴,便问道,“小四,黄老板和客人说今早来这里?”
堂弟小四点头嗯了一声。
潘兴摆摆手,“你去赵二家定个包厢,咱怎么也不能怠慢了客人。顺便帮阿鲁他们买点早点,今儿起得早,大家都饿了,稍后还得盯摊呢。”
这条街因为鬼市的缘故,早茶店开得都非常早。
李承和赵帆这会也在吃早点,两人选择临窗的一桌,外面天光大亮,吴伟回来也能一眼看见。
广式早茶花样丰富,尽管只是街巷店,可依然很快摆出一桌,都是凌晨上的蒸笼。
三只一屉的蟹黄包,咬一口汤汁顺着嘴角流,那个美味啊。小块粉蒸排骨,裹着糯米,油而不腻,香气扑鼻;干蒸烧卖,外包蛋皮,黄澄澄的荷叶边,又诱人又美观……
李承原本有些沮丧的心情,很快就被美味重新激活。
卖不出去又能怎样?十万块钱,折合三万多点港纸(黑市汇率),买这么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多划算的事啊!大不了,自己收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