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晕!刚还以为免费的呢,真是精明到位啊。
右侧这家摊位,主售陶瓷,兼营文房四宝,那件八棱青瓷瓶,被单放在一座矮几上,用以聚焦过往买家的目光,不用说,也是招牌。
他的策略很成功,八棱青瓷瓶的正面,围拢着十来人,评头论足。
那位皮肤黝黑的摊主,带着一位年纪二十左右的伙计,不停的吆喝,“不许上手!只是摆出来供大家欣赏!”
李承站到人群外围,转着圈子观看五分钟,心中有谱,这应该是北宋年间越窑青瓷。
越窑的鼎盛时期为唐中晚期到五代,又因为五代后期江浙战乱频繁,上林湖越窑嫡系传承遭到严重破坏,吴越王钱镠时期,是越窑青瓷最后的辉煌;北宋越窑,逐渐衰败;宋室南迁,越窑主窑曾迁往余姚,可当地土质并不太适合青瓷,随即彻底没落。
判断哪个时期的越窑瓷器,其实,并不太难。
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越窑发展,即唐代早期之前的越窑,胎质酥松,釉色不是很均匀。
第二阶段为越窑的成熟期或高峰期,为鼎盛的唐中后期以及五代,越窑主窑口(上林湖)青瓷釉色多为淡青色,色泽光亮、胎质致密,青釉很薄;其它越窑窑口的瓷器,瓷胎水平已经追上来,但釉色依然不够清亮,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第三阶段,也就是衰落期,北宋及南宋余姚越窑期,此时的越窑青瓷,釉色工艺和瓷胎致密性,再度滑落,同时多刻花、印花、划花等宋代窑口工艺。
所以,通过色釉以及无纹饰,还有瓷器胎质,李承即便没有上手,也能鉴定出这件越窑八棱青瓷瓶,应该是北宋早年越窑精品之作。
1987年法门寺地宫中“秘色瓷”的出土,带动越窑青瓷的市场行情。眼前这件八棱青瓷瓶,与法门寺发现的那件,形制上有些相似,清雅釉色也有些类似,很有收藏价值。
说实话,李承很想买下来。
且不说这件越窑青瓷的升值空间很大,单是此时,若非自己不愿违背良心,将其倒卖到东瀛,东瀛人非常喜欢越窑青,过百万港纸,很轻松。
另外,如果有这件越窑青瓷,再配合高利青瓷,东瀛红叶陶瓷研究中心,在曹友谟大师的主持下,是不是可以展开“秘色瓷”釉色配方的研究?曹大师对青瓷的研究很深入,有这件越窑青瓷为佐证,逆推秘色瓷釉色,说不定真能成功!
如果红叶陶瓷仿制出“秘色瓷”,那东瀛市场……?
李承越想越心动。
谨记王水根的话,示意吴伟将自己的名片,递给站在柜台外围监督的一名小伙计手中。
那小伙计挺机灵的,瞅瞅名片,香江老板?对吴伟点点头,直接将名片递给摊主。那位摊主同样看看,然后抬头寻梭。李承站在外围对他拱拱手,笑笑。
“李老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