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雕金技法最为华丽多变,常施展于小件金器之上,或纤细或立体又或是如行云流水般气势难挡,这种高超的手作工艺,即便是在现代,也无法被现代机械雕刻所替代。
在中国,雕金又称呼为瓒刻、錾花和锵花。
东瀛传统雕金,也被称为和雕,来自于东汉末年的中原传承。它是利用不同形状刀头的雕刀,通过手掌的推动在金属表面雕刻出各种线条和花纹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雕刻的图案闪烁着金属的微光,线条讲究流畅洒脱,常应用于高档首饰与生活器具。
在东瀛,雕金工艺被细分为三类——表面雕刻法,象嵌法,打出法。
李承所购置的五件书房用品,除案上几外,其它四件都采用象嵌工艺。
“象嵌”不是“镶嵌”!
这里的“象”是指模仿,“嵌”则指嵌入。象嵌本来的意思是在一种材料中嵌入另一种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有金属象嵌、木工象嵌、陶象嵌等。
探究象嵌的源头,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金银措”工艺,也就是说,摊主和这位中年人的看法,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东瀛象嵌又在中国金银错的技法上,衍生发展很深,譬如金银错略有凸起,而象嵌平滑,这就有了触觉上的不同。
所以,用金银错来形容东瀛象嵌,是不准确的。
“小兄弟眼光不错,这东西捂个三五年肯定能升值。只是这北陵山人,还有这竞字款,不好查主人啊,否则价值会更高。”这位中年人笑眯眯的“赞赏”道。
一言惊动其他人,这件荷叶笔托,在几人手中转来转去,然后又回到李承手中。
其中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学究模样,戴着眼镜的人,说出一句话,李承汗都快下来,“竞字款,会不会与陈炯明有关?我似乎在陈炯明的书法作品上,见过竞字钤印。”
包括摊主在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承身上——如果真是陈炯明的东西,书房小全套,这可是妥妥的巨漏!
李承正准备开口,中年男身边一人反驳,“应该不是,你说的陈炯明竞字款,我见过实物,他写给陈举(陈炯明手下头号大将)的一封信,那是单竞,不是这种双竞拼合款。”
“会不会是繁体款?”那位学究男再度提出质疑——竞的繁体,就是競。
“没发现陈炯明的競字款。”那位继续摇头辩驳。
悄悄的发财,警觉的不要,李承可不想他们再争论下去,连忙插嘴问摊主,“十五分钟还没到么?什么时间动身?”
他身边的那位中年男,破有深意的看了看李承。
好在摊主回答颇为及时,看看手表,“行,大家去我家院子坐坐。”
摊主将越窑青瓷用木匣子装好,有用棉布裹了一层,抱在怀中,出柜台,示意大家跟上。
李承走在最后,他身边时那位中年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