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被徐恒兵握在手中,没打算再还给李承,他笑着问道,“阿承在港大上学?”
“旁听几门课程,闲暇时自己开了家古董店。”东西捐了不心疼,但没有收获李承是绝对不允许的,见他问起,李承就势往自己的目标上引。
“难怪有这等眼力,我们这一帮人,天天经过都没在意,被你一眼发现,真是丢人啊。”徐恒兵教授说这话时,很坦然。
“古董商和考古研究者,关注点不一样吧。”李承哈哈一乐。
“你眼力这么好,手中应该有不少好东西吧。”徐恒兵很自然的问起。
ok!问得好!李承翘翘嘴,“谦虚”一句,“上次出给深博一批货,不知徐教授知不知道?秦战国栎阳鼓、裴休的《化度寺碑帖》、鲜于枢的《唐诗手稿》,原本都是我的藏品。”
徐恒兵瞪大眼睛,如何不知道?
深博新入库的几件国家一级文物评定,他全程参与!不仅那些文物品质精湛,还有着如此数量的明清家具,足以让深博开设一家木作馆!要知道木作馆,连粤博都没有呢!
真正羡慕死人啊!
问杨玉林来源,那老家伙还不说实话,只说从香江摩罗街购置的。
没想到竟然于面前的年轻人有直接关系。
突然他就上来拉着李承的手,态度异常亲热,“阿承呐,你师傅饶老,说起来也是我们中大的前辈,我还听过不少次饶老的讲座,咱们之间的关系,怎么也要比深博更深吧。下次有好东西,一定一定要记得我们粤博!”
为什么对待同一件事,吴楠生和徐恒兵的态度不一样?
无它,吴楠生也知道是好事,但是他更多的从官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明哲保身、理智,并没有错;而徐恒兵则不同,他更多的从一位专业的馆藏管理者、考古学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更关注如何让馆藏更丰富。
身份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便不同。
那是不是说李承联络吴楠生是多此一举?
还真不是!
这行当,如果没人引路,你即便有好东西,别人不清楚你的来历,也不敢乱收。
这就是信任问题,信任能消除心理隔阂!
没有吴楠生的引荐,就没有李承与徐恒兵一个多小时的相处,更不会有刚才玉璧捐赠拉近彼此关系,也就没有此时的“信任”!所谓的饶老弟子、所谓的深博交易,那些都是“背景与资历”,并不足以让李承完全取信于徐恒兵。
李承心中松了口气,“粤博入藏这块,徐教授您负责?”
拍拍李承肩膀,徐恒兵很是热络,“说起来我师傅和饶老关系一直不错,你叫我老徐或者徐哥都行。”
徐恒兵这么说有客气成分,三人关系确实不错,但商容二老要比饶老大不少呢。
他师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