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象山先生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地质专科学校、鲁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李四光教授担任校长,欧阳老先生又是第一批入校学习的再培生,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高级工程师,

看看他,再看看于子龙于老,以及郴州的杜老,都没法比。究其原因,无非是早十年退休或者说“上去与没上去”的区别。

八仙桌是红橡硬木的,算不得珍贵,八仙桌的后面一张条案,松木的,不值什么钱,条案上放着一对观音瓶,典型的醴陵红色官窑器,六十年代生产的,瓶口有轻微的缩釉。

稍后,如果老爷子拿出来的古董不上眼,就把这对观音瓶带走,也算帮衬一二。

正琢磨着呢,老爷子捧着一摞线装书籍出来,合着是古籍善本呐。

李承连忙上去接住,放在八仙桌上,从下往上瞄了眼,一共三十来册,保存的还不错,书籍散发着淡淡的樟脑丸香味,又瞅了眼最上面一册的蓝色桑皮纸封皮,“象山先生集”。

合着是陆九渊先生的文集啊!

陆九渊谁啊?中国儒家“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的南宋儒学宗师级人物,因创办象山书院,世人尊位“象山先生”。

两人举行的“鹅湖之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辨儒家经典经论,影响千古。

鹅湖之会的结果是……

陆九龄讥讽朱熹格物渐修功夫为“支离(分散)”朱讥讽陆“禅学(空谈)”。

当时另一位理学大家黄震(东发学派创始人)认为:朱陆“同植纲常,同扶名教”,都发挥理学精义,只是在他们在为学中表现了各人性情和道德实践中有着本质的差别。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年)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三十六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年)刊行。

“老先生,这是一套?”李承没着急上手,等老爷子坐下后问道。

“嗯。一套,明建本,是我家传之物,家中没人喜欢这种老东西,索性处理掉。”欧阳老爷子有点气短,不想多说,伸手示意李承自己去看。

明代建本,完整的一套,如果是真的,老先生称之为“家传之宝”,毫不为过。

“建本”一词,在前文有提及,指的是闽省建阳一带的雕版印刷书籍,萌于五代,兴于两宋,辉煌于明,没落于清。

“江西估客建阳来,不载兰花与药材。妆点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贩书归。”这是1698年清诗人查慎行游历建阳时,写下的关于建本图书畅销四方的诗。

李承搓搓手,取过最上面一卷,多年过去依旧有淡淡的墨香。

封面桑皮纸,内页竹纸,轻薄但韧性不错,有轻微焦点瘢,这是纸浆中混入的颗粒物霉化所致,不影响善本整体质量。字体为仿宋,白口,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