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将三十六卷全部翻阅一遍,不得不赞一句,欧阳孝保管的非常好,虽算不上完品,八品相总是有的,而且非常完整,只是有一点疑惑,他笑着问道,“欧阳先生,没有原书函么?”
书函,就是文书的封套,像这种成套书籍,一般六册一函。函的材质可以为硬皮纸,也可以用木质书函,高档的还有玉质书函。
原书+原函,才是真正完美的一套。
欧阳老爷子笑容偏涩,“当年这套书都差点没保住,我老伴把这些书装在床板夹层才躲过一劫,至于书函,没敢留,全数烧了。”
额,他这么一说李承明白过来。红色风暴十年,保留这套书确实风险很大,其原因就和王阳明的心学为什么没在国内红起来一样。
国内信奉唯物主义,而王阳明的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还有就是顺人心,讲人性,有点唯心主义,被打击很正常。陆九龄的《象山先生集》的核心思想,也是“心即理”的唯心哲学论。
没了原书函,只能说是遗憾。
“欧阳先生,这套《象山先生集》我很中意,您报个价吧。”李承手搭在这些书上问道。
“这……”老先生学究一辈子,让他开口谈钱,有些为难,支吾许久就是说不出话来。
这样不是事啊,李承笑笑,主动说道,“欧阳老先生,这样,我来报个价,您看合适不?”
老先生连忙点头,看着李承。
“嘉靖明版建本古籍,八品相,在香江单册一千五百港纸,在国内大概五百到六百一册,我按照港市的价格给您,这算华币一千六。”
“三十六本,合计价格五万千六。考虑到您这是全套,完本,我给您外加一万四的套本增值,总价给您七万华币,您看怎样?”
看过老先生的家庭情况,李承确实不想赚他的钱,当然,这价格捂上两年还是有丰厚的利润的。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增值——卖给一位心学迷,或者弯弯的收藏家。
老先生应该打听过明建本市场价格,听到李承的出价后,点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
看着李承将这些书籍摞起来,他的目光中有些不舍。
李承将吴伟喊进来,让他将一扎扎纸币掏出来,堆在桌上。
正在这时,一位身着大裤衩、吊篮背心,揉着眼角的男人从侧面隔间出来,睡眼朦胧的让让,“阿爸,早晨吃什么?”
他连眼都没往客厅瞅,径直转向客厅正对的另一侧厨房走去,揭开锅盖,又哐啷一下扔在锅上,“怎么又是白粥?爸,给我点钱,我去买点油条包子。”
这是欧阳老爷子的儿子?怎么这样?李承眉头微皱,瞥瞥老爷子。
欧阳老先生同样神色不太好看,“你看你,像什么样子?整天吊儿郎当!”
这会,这年轻人终于回过头,看见李承,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