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旅途日记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好意被拒,当时真的很生气,可今天一见颤巍巍的欧阳老爷子,低头认错的模样,心中的怨气怎么也发作不起来,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高兴。这位老爷子可是李四光教授的学生啊,为醴陵窑口的振兴奋斗一辈子,绝对是共和国中工蜂式的人物。

最终,那套《象山先生集》,我还是收下了,自然不再是七万。

五万,差不多国内收藏家购买的价格,要比收购价略高。看老先生两个儿子一副不忿的模样,我连五万都不想出的。

老爷子低声问我,为何昨天报价那么高?(想来他心中也是有些不满的)

我能说当时是同情你的境遇么?我能说见识过于子龙于老家、见识过杜邵华杜老家之后,一进你家门,错误的认为,社会愧对你么?只是,最终才发现,并非社会欠你的,而是你的性格使然。

那就没必要同情心泛滥!

真想劝诫老爷子一句,儿子,不是这么教育的!

送走老爷子之后,心情颇不平静,替老先生悲哀,又有些紧张。

由此及彼,如果我有后代,又该怎么教育?惶恐啊!

嗨!瞎想什么?太早了!

晚上霍老八、钟女夫妇一行会到来。不明白八哥在电话中说‘我和钟女’什么意思?晚上可能会找到答案吧。

今天未完,也许还有,暂歇……”

李承这边安闲一天,可醴陵市府却闹得人仰马翻。

此时的醴陵领导者姓颜,颇有魄力,上午紧急召开常/委碰头会,应邀参会的还有十来名醴陵瓷器代表人物,像资深陶瓷研究者李维山,釉色大师邓文科,绘彩大师熊声贵,著名画师邓白,前任窑口把头师傅于子龙,现任群立瓷厂老总李景胜等等。

会议也曾邀请李承参与,被他拒绝。

会上,就李承(香江瑞亚艺术)提议的“红官窑”运作一事,大家展开激烈讨论,多数人偏向于这一计划可行!少数人并非不赞同,而是如同韦秘书长一样,担心“撑不住”!

颜长官会中询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醴陵窑口五六七年代,技术上究竟是否配得上“红官窑”称呼?

答案自然是一致且肯定的,毕竟是毛瓷的主要生产窑口!

第二、醴陵窑口“红官窑”身份确定,对醴陵瓷器未来发展究竟有多大影响?

这个问题的讨论非常热切,全部看好!

第三、假如合作成立,醴陵瓷器厂这边该如何应对与配合?

这一问题,议论纷纷,竟然有人建议自己运作,没必要将那些五六七瓷器卖给香江人……这一明显脱离市场的想法,直接被颜长官忽略——不给人家好处,人家能帮你办事?

倒是李景胜表现稍专业,提了诸如“红官窑博物馆”;在香江成立“醴陵瓷器转卖店”;国内进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