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备手合作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文化影响很大。

丁宝定招来茶人,随口要了一壶老白寿眉功夫泡,又点了几件时蔬果点。

“丁老板,昨天你提及的合作,我很感兴趣,但很抱歉,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详谈,这会你可以细说一遍。”李承开门见山,但也有自己的目的——将合作定性为对方提出的。

丁宝定似乎没注意这点,笑容很灿烂,“当然是老相机。我以前是中海相机总厂的人,只是工厂效益不太好,停薪留职自己单干……”

丁宝定将自家经历娓娓道来,李承搭在膝盖上的手掌捏得微微发白,庆幸!

别看丁宝定现在只是个八角亭“亭长”,事实上,丁家与中海相机行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他的父亲丁友根是中海相机一厂创厂元老,三叔是中海相机二厂的副总工兼副厂长,二姑和二姑夫是中海相机五厂的老人。1977年,三厂合并成立中海相机总厂(海鸥相机厂的前身),丁家体系依然是总厂中非常有实力的一支。

丁宝定本人学历不高,厂附属职业院校毕业后,就进入中海相机厂美能达x-300照相机项目组,最初几年还不错,但随着长辈们逐一退休,以及中海相机总厂效益的日益下滑,他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日子越来越不好混,索性选择停薪留职,开始单干。

他没有父辈的吃苦耐劳和钻研精神,可更善于经营和交际,所以,八角亭亭主职位似乎更适合他,这两年混得相当不错。

丁宝定的陈述中,有两点引起李承的重点关注,其一是他有能力和人脉资源,从中海相机总厂仓库、父辈同事等手中淘到不少珍品老相机;其二,因为经营的关系(八角亭的经营品类中不能只卖相机),他将中海钟表厂、中海乐器厂、中海钢笔厂、中海无线电厂、中海缝纫机厂等著名的“中海制造”企业的关系通路,基本上全部打通!

如果所言为实,这就很牛了!

提到建国后的中海制造,民间代表是“三转一响”(钟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对于收藏者而言,则是“三响一咔嚓”(钟表、无线电、钢琴、相机)更有价值。

当然,李承眼中的中海制造并不局限于建国后的爆发,包括解放前。

譬如中海的谋得利琴行,中国第一家钢琴厂,英伦商人投资建造于1870年,后因二战东瀛入侵中海(1937年9月),琴行关门,共计生产两万多架钢琴,培训出大约一千六百名各色技术人员,成为中国钢琴制造业的鼻祖。

谋得利倒闭了,但谋得利制造钢琴的工艺的真谛,被散落在中海许多钢琴的小作坊所继承。比较有名的钢琴琴行也他们的当家品牌有:永兴琴行的施特劳斯、精艺琴行的精艺牌钢琴、中海琴行的莫扎特牌钢琴、鸣凤琴行的华格纳钢琴、美惠琴行的霍夫曼牌钢琴、罗办臣琴行的鲁滨逊牌钢琴。

谋得利的极大多数的工人,在倒闭后都到上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