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构有很大关系,那就是“中海文保会”!
建国后某一阶段,中海文保会的级别特别高,隶属于国家文保会直管,副部级单位,不归属中海市统管,不仅如此,它还管辖华东地区各省市的文保工作。
首任领导徐森玉大家,不仅担纲过北大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中海博物馆馆长,甚至还担任国务院文史馆副馆长、国务院古籍整理三人小组成员。
中海文保会的办公地址就在跑马会旧址,华东地区很多文物以及艺术品,全部被集中到这里,等待文物工作者的分类登记、鉴定处理、修缮维护,再分派出去。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中海博物馆、中海图书馆、中海文史馆、中海地方志博物馆、中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等,都是因为这里的文物分类之后,结出的果实!
还不理解?说个更形象点的。
跑马会旧址,在五六七十年代,就是一个超大型的文物及艺术品仓库。
中海文管会一帮文物工作者站在仓库堆上,手一指,划拉一片好东西出来,对下面说道,“喏,你是老大,就叫中海博物馆,带这些东西出去过日子吧”;
过几年,又把古籍善本划拉出来,又指指下面,“喏,你是老二,就叫中海图书馆,自己单过吧”;
再过几年,他们又从“臭鱼烂虾”中挑选点好的,又琢磨着,“这就是老三吧,凑合着就叫中海文物陈列馆吧。”
诸如此类,诞生出六七个中海地方博物馆。
跑马会旧址,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完全称得上建国后中海文博业的“摇篮”!
其实这么一解释,就明白中海既不是历史古城,更不是文明圣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精品青铜器存在?无它,作为中海文保会的“嫡长子”,自然有权利继承收集来的华东地区青铜精品!
根据周友根介绍,跑马会旧址的大仓库中,最高峰存储了七十三万件各色物件!为华东地区的文保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即便分出去六七家子系博物馆,现如今的仓库中,依旧有二十多万件各色艺术品和文物存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西洋艺术品——这类艺术品没有子系博物馆要。
听得李承、吴卫忠、妮娜宋三人热血沸腾——这故事非中海博物圈内人,谁会知道?
现在跑马会旧址的文博仓库,依旧属于中海文保会管理,可是现如今的中海文保会,远不复徐森玉大家在世的当年胜景。它只是中海文产部门下属的一个协会,成为“仓库保管员”和“文物研究学会”的角色。现任主任就是中海博马院长,所以马老才能快速做出“以西洋艺术品换衔杯舞马瓷器”的决定。
周友根带着大家,走跑马会旧址南门,车子直接开进地下室,中间遇到两队安保,他拿着工作证晃晃,便直接下到地下二层,在一扇带有舵盘的大铁门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