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菊、肥后菊、丁子菊等这类东瀛古典菊/花,在国内其他地方很少见,但在泉城就有。
同样,东瀛观赏鱼文化,对泉城鱼市也有不小的影响。譬如东瀛非常盛行的“红白锦鲤”在泉城就非常受欢迎。2012年的一组数字显示,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锦鲤产于东瀛,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锦鲤市场在中国,而中国百分之三十的锦鲤市场在鲁东!
猫狗及花鸟鱼虫市场,占据很大一片,李承三人走走停停,今天他的兴致很高,时不时还向吴伟两人说说如何辨别这些东西的诀窍。
其实,李承对猫狗及花鸟鱼虫并不是很内行,多数经验都来自于贾郑廷当年追随郭北盛师傅在京师学到的。
郭老爷子是大顽主,他能从许多动物的叫声中判断其的健康状况,包括虫儿,一本《虫经》更是倒背如流。蝈蝈是季节性虫儿,只有秋命(秋天八十天左右的寿命),但郭老养的蝈蝈能避时——贾郑廷亲眼见过郭老养的大将军(蝈蝈名)活过一百二十天,熬到第一场雪。
绝对是生命的奇迹。
郭老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懂它们,不懂不入门。”
这个“懂”,以前贾郑廷总认为,是“懂得如何饲养,懂得如何照料”,是知识的积累,是认知的提升,现如今,李承不这么看,这个“懂”,应该是“懂它们的生活和需要”!
懂猫猫狗狗的需要,这还能理解,懂花鸟鱼虫的需要……这太玄乎了吧?
一点都不!后世网络上多得是“养鸟奇人”“养虫奇人”“养鱼奇人”的报道,所饲养的动物非常人性化且不同于人工驯化,按照郭老的意思就是他们“懂”了,也就入门了。
可惜,李承只是理解“懂”的含义,对如何入门,依旧无法踏出那一步,当然,这也与他没有时间是伺候这些花鸟鱼虫有很大关系。
收藏世界,千奇百怪,没有人能全通,就李承现在这样,在很多人眼中已经很“驳杂”很“逆天”的说。
前方高能——一股子浓郁的烤红薯香味,迎风飘来。在这冷飕飕的夜风中,抱着一根香甜滚烫的烤红薯,该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李承的脚步,不自主地迎着香味走过去。
一位中年男人,正从铁油桶改造的炭烤炉中往外掏烤红薯,一根根香气四溢。
“多少钱一斤?”李承舔舔嘴唇。
“八毛。咱家烤地瓜又面又甜。”那位中年男人笑着答道。
不贵,李承点点头,手指点点烤炉口三根大号红薯,“这、这、这,尧(称)一下。”
三根红薯五斤重四块钱,李承递给对方五块钱。那男人正在往炉子里塞新的生红薯,没手接,他朝旁边的纸盒子努努嘴,“搁那,小哥你自己找一块。”
开张没多久,纸盒中只有八九张零钱和几枚硬币。李承特意将盒子端到炉子前面,当着他的面将五元钞票扔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