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弟子去蹭饭,另算。
那段岁月,天天吃大师兄的茄汁面,吃得让人看见面条就想吐!
想起大师兄刘代江,李承的脸颊不自觉带出一丝笑意。
据二师兄说,大师兄是八十年代中师傅去单县乡下收货时,带回来的孩子。单县那地方,当时死穷死穷的,大师兄家孩子多,他父母见师傅走街窜巷的能赚钱,死活拜托师傅把大师哥带走——师傅贪图他家的一件东西,随口答应下来。
这是来自二师兄的口述,贾郑廷从未证实过,但心底是有些相信的——大师兄很笨的。
贾郑廷十岁拜师时,大师兄已经跟师傅学艺八年,可是,等一个月后,贾郑廷将朝代歌(含历史事件的朝代歌诀)、泉谱歌(历代发行的钱币名称)、窑口歌(各个窑口瓷器特点的歌诀)、竹谱歌(竹画谱名录)、宣和谱(宣和画谱名录)等歌诀背诵如流,大师哥依然吭吭哧哧的。半年之后,大师哥就主动将副掌眼的位置,主动让给贾郑廷——师傅不在时,鉴定送货上门的权力。
不过,大师哥有三个特点,让师傅师娘非常喜欢他,踏实、勤快、不乱花钱,他的那点工资全部攒起来,一半寄回家一半自己留着。
后来,师娘把卫生院的一位小护工介绍给他,两年后结婚,日子过得挺和美。
至于二师兄王建华,那就是一个逗比。
初中毕业后,死活不愿上学,说是要继承家业,吵吵着要跟师傅跑乡下收货,结果跑了两趟之后,在也不愿意出门,又说跟大师哥后面看店……事实上他就没有多少时间呆在店里,天天让大师哥帮他打掩护,自己要么去打街机,要么去打桌球。
他的专业水平也是极差的,否则王师不会一看到贾郑廷是个好苗子,立即收为衣钵弟子。
只是这名弟子……太妖孽,他教不了,只得在六年后送到京师。
这是李承在阅读贾郑廷的记忆时得出的结论——那次北上京师,拜访郭北盛老爷子,应该是王跃进有意识的行为,而并非京城偶遇。
王师可能认为,这孩子是个天才,再在自己手中会毁了这棵苗。
当然,王建华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因为贾郑廷最小,又聪明,他最喜欢带着贾郑廷四处溜鲁东古玩市场。王建华出本钱,贾郑廷负责捡漏,然后卖给其他古董古玩店铺,所得利润平分——东西肯定不会拿回家的,所以,当时贾郑廷的兜里并不缺钱的。
为了哄小师弟捡漏,他还经常偷偷请贾郑廷去打魂斗罗、街霸什么的,算是贾郑廷少年时不多的游乐记忆。
李承站在窗前,看着那熟悉的招牌、洞开的店门,一瞬间,脑海中闪现出诸多贾郑廷的记忆碎片,逐渐拼成一段完整的长镜头。
忽然,他挠挠头,想到一个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问题——王师的老师又是哪位?
贾郑廷的记忆中,并没有王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