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军邮之珍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官兵每月可得到两枚用于通信;后者为九十年代中期发行的义务兵专用票。

因为都是军人专用邮票,俗称“军邮”,又依据颜色的不同,各有称呼。

这四大军邮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在发行过程中被销毁,致使其显得珍贵。当然,红军邮的发行量不小,其收藏价值与前三者是无法比拟的。

有关“黄军邮”“紫军邮”“蓝军邮”三大珍邮的来龙去脉,就不再废话。

三者中,黄军邮下放部队时间要比另外两种稍早,从1953年7月26日,黄军邮第一批大约五百万枚下发到东北和华北部分军营驻地,替代当时的“波浪戳”,八月中旬,第二批六百万枚再度下发,目标对象主要为陆军各大体系。

同在八月中旬,以空军体系为目标对象的“紫军邮”第一批,下发东北、华北部队,数量约为四百万枚。

八月二十四日,邮电部签发邮件字第1730号通知,全面发行《军人贴用》邮票。又因为黄军邮和紫军邮已经提前发行,所以真正发行的其实是以海军为主服务对象的“蓝军邮”。第一批蓝军邮三百五十万枚,送往各大军港、海军驻地以及文职机关。

但是,黄军邮和紫军邮的发行过程中,有部队向上汇报,在使用这套邮票时,极易从信封上暴露部队的番号、驻地、数量、流动情况等。

因此,总后财政部和军/委通信部,在1953年9月3日,联合发文,停止发行并严格控制。

10月23日,军/委通信部进一步发文,采取化纸浆的办法销毁库存邮票,并督促各部队上交已下发的三大军邮。

至此,黄军邮已经下发部队长达三个多月,甚至分发到边远军营,想要全部收上来,几无可能,因此,黄军邮有一定的存世量。

相较黄军邮主服务于陆军,空军部队没那么分散,多集中在几大空军驻地和机关单位,紫军邮的上交工作开展的很顺利,因此,紫军邮存世量很稀少。

像书中所夹着的四方联,更是极其稀有。

再说说蓝军邮。

由于五十年代的“物流”运输条件非常差,8月24日第一批蓝军邮发行部队,到9月3日被封存禁止命令下发,不过十天时间,很多军营和驻地,还没收到蓝军邮呢。因此,蓝军邮的销毁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仅有京师周边较近的部分机关,保存有极少量的蓝军邮。

“蓝军邮”又被称为四大军邮之首、“中国当代十大珍邮之一”多重美誉。1994年京师邮品拍卖会上,双联蓝军邮,拍出令人瞠目的八十万成交价……

这枚四方联紫军邮,肯定没有蓝军邮值钱,但上拍的话,大几万还是没问题的。

李承将书本一合,三本叠在一起,往摊主面前一放,手一抹,三本书摊开,“老板,几个钱?”

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多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