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的信奉为历朝历代之最,他不仅以章嘉·若必多吉为师听受佛法、接受灌顶,还在皇宫中建雨花阁,供设坛城和密宗神像,作为自己修持密法的专用场所。
据内务府史料记载,乾隆宫廷制作的藏传佛教造像、法器都是由中正殿画佛喇嘛及章嘉等大喇嘛画纸样,再拨蜡样,后交造办处铸造,重要的造像每道工序都要“恭呈御览”,反复修改。
当时的宫廷造像匠师不仅有汉族人,还有蒙古、边藏及尼泊尔人,多种艺术因素融合,创作出乾隆宫廷风格的造像、法器。
作为藏传佛教中重要供养法器,坛城的制作,更是精细到极致。
清廷史料记载的十大藏传佛教坛城,只有一尊是顺治朝制作的铜鎏金松石珊瑚坛城,另一尊是慈溪太后赠送十三世班禅的铜鎏金珍珠坛城,剩余八座,全是乾隆朝制作。
这八座坛城,布达拉宫的红宫收藏其三,分别是桑旺堆巴坛城、德却坛城和吉杰坛城。
此外,雍和宫有两座,故宫中有一座金累丝嵌松石坛城更是镇馆之宝的存在,热河外八庙中尚保存两座坛城。
李承端着这座坛城,仔细查检一遍,边看边啧啧赞叹。
这座坛城,整体剔透玲珑,制作精细,采用锤、錾、累、堆、填等多种手法,将外围的璎珞墙、金刚墙到中心的经阁、佛尊均严格地依照藏传佛教仪轨中的规定一一表现出来,繁而不乱,门窗开合自如,插件纤秾合度、造像端正庄严。
绝对是乾隆时期朝宫廷造办处风格,妥妥的国家一级文物。
有心观察下,他很快从坛城底座部位,发现两处极细微的笔画签印“第56024”、“复查517”。
看到这,他心底有谱了,还真是热河承德山庄外八庙的宝贝!
这两个签印,前者是二十年代北洋时期,易培基老院长带领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理清皇室遗产时所留下的文物标号,又因热河避暑山庄属于清皇室重要遗产之一,所以外八庙的文物,同归属故宫管理。后者是建国后文物归类时,马恒院长组织的复检编号。
这件物品,属于典型的登记在册文物,也不知道外八庙文保处的李海涛怎么给弄出来的?
再出啧啧赞叹两声,李承抱拳拱手,以示感谢,等那老者重新将鎏金坛城端回原位后,又笑着问道,“姜老师,那……我就等你的消息?”
“一定一定!”那老者同样微笑拱手还礼,又伸开手臂示意,“李先生不看看其它的?小摊位还是有些能上眼的货色呢。”
“那行,我再看看。”李承等的就是这句话,笑着点点头,又看一遍,顺手一指,“姜老师,那件绿度母佛像,不会还是非卖品吧?”
姜姓老者一愣,继而呵呵一笑,对李承伸出大拇指晃晃。
如果说刚才的鎏金坛城,因为外形特殊——像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