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相继开设顺风、阜昌、新泰、柏昌四大茶厂,垄断汉口茶叶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他们还不满足,又以这四大茶厂为核心,组织“汉口茶叶商会”这一买办机构,大肆收购全国各地运来的散茶和在汉口制好的茶砖,然后从汉口码头出发运往沙俄以及西欧各国,攫取巨额利润。
十九世纪最后几年中,汉口茶业商会一度控制汉口茶叶对外贸易的七成以上的销量!
可以说,俄人死死掐住当时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咽喉。
对比历史,1893年汉口书信馆印发“担茶人”邮资票,真是一件让人心酸的事。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过去,眼前这套担茶人邮资票,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涂嘉上前和摊主嘀咕两句,最后只要李承两百元——放在香江至少千元起。
李承眨眨眼,没说话,涂嘉明显有着“交好”自己的想法,乐得装糊涂。
很快,李承又在另一家摊位的邮册中发现一套芜湖书信馆发行的“富”字邮。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一日,英伦人葛雷森开设芜湖书信馆,自任馆长,与中海工部局书信馆签订协议,互认对方的邮资票。
同年十一月,他组织发行标注“china和芜湖”字样的“邮资票”,采用“稻田”、“宝塔”、“飞雁”、“枭”、和汉字“富”五种图案,一套十枚。
总体来说,芜湖书信馆发行的第一套邮资票,画面还是很精致的,很有收藏价值。
也就是李承所看到的这一套。
摊主同样开价不高,李承支付三百元就拿到这套不错的中国早期邮品。
既然这种书信馆发行的邮资票,挺有市场价值的,为什么还留给李承来“捡漏”?上午来的那些文物贩子都瞎眼了?
这其中有原因的。
1896年,我大清正式成立邮政/局,并邀请当时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英伦人赫德担任第一任邮政总监,负责邮票设计、全国邮政所布局等全面工作。
罗伯特·赫德此人后来被誉为“中国现代邮政系统之父”,对中国邮政、海关税务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贡献。
此人虽然是英伦人,但却是正正经经的清朝官员,1859年接受清廷聘用,任羊城海关副总税务司,1861年担任中海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担任清廷海关总税务司,1864年授予按察使衔,正三品大员,1869年升任布政使,从二品,1889年海关税务督总办,正一品,1911年病逝英格兰,清廷追授“太子太保”衔。
在他手中,清廷的海关税收蒸蒸日上,他去职之后,海关账目一塌糊涂,实在是天大的笑话!
此人是当时英格兰在清廷培植的重要人物之一,威望很重,所以,他在担任邮政总监时所签署的“裁撤各地书信馆”的行文,要比光绪皇帝的诏令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