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慈禧万寿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邮票、红印花,以及邮资明信片等,几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时,他还为中海、镇江等地的书信馆设计、印制过邮票。

原本,他应该有很好的青史留名的机会,可是,贪欲最终害了他。

费拉尔与当时国内外的集邮家和邮商颇有交往,对邮市行情很熟悉。他利用职务之便,在监制邮票过程中做了不少手脚,弄出了许多错变体,并利用各种关系,兜售给欧美集邮者。

1897年7月23日,费氏因在承办、代印镇江商埠邮票中监守自盗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1904年病故,年仅四十多岁,殊为可惜。

他的遗集、藏品,包括著名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圆四方连(中国极品珍邮)和诸多变体邮票,以及图样、手稿、笔记和往来书信等,大都经其遗孀之手流入邮市。

此人留下一部遗作《费拉尔手稿》,是研究清末中国邮政发展的重要史料。

扯远了,再回到万寿票上来。

费拉尔负责的初版“万寿票”,原计划交付东瀛印制,后因为中日甲午战争而改在海关沪海造册处印刷(一说沪海叶子云印刷商承印),结果未能在1894年11月7日(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慈禧寿辰当天发行,目前所发现最早的销印日期为1894年11月19日。

邮藏界对初版“万寿票”究竟有没有“东瀛版”,曾经争论过很长时间,有不少欧美乃至东瀛邮票藏家,信誓旦旦的表示,初版万寿票中至少有三十万枚于东瀛大阪印制,并列出“实锤”——东瀛大阪是“万寿票”收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事实并非如此,《费拉尔手稿》清晰明确的记载,万寿票从未在东瀛印制过。

至于为何大阪有大量“万寿票”初版新票存在,极有可能与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很大关系——“万寿票”因印制精美的缘故,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对方官员。

额,又扯远了。

至于涂玉明说的光绪二十三年再版新票大全格,那是万寿票的第二版。

1896年,大清邮政总局成立,又经过一年多的铺设,全国各地设立二级邮政所,这导致原本储备的蟠龙票(大清影子的普通邮票)缺口巨大。

为了补充救急,赫德申请对“万寿票”再版印制,并加盖币值——这是最成熟最能掌控的救急方式,而当时的蟠龙票多数在英伦或者香江印制,时间上来不及。

因而,1897年,万寿票再版印制,原票未发行,只发行加盖改值票。

涂玉明所说的再版新票,说的就是原票,未加盖改值印章的邮票。这种未曾发行的票面,要比加盖改值印的“万寿票”更值得收藏。

又有个小问题——既然未发行那涂玉明从哪儿弄来的新票?

呵呵,别忘了,大清邮政总局,可就在还喝沿岸,所有加盖改值工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