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处理龙袍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郑廷从《我在xx修文物》纪录片中学到的。

找来一只塑料盆,从浴缸中接半盆温水,倒入半瓶白酒,顿时酒香四溢,再捏碎两只柠檬,将汁液融入水中,又撒了三勺盐,几滴香水,和弄和弄,静置两分钟。

等充分调和之后,又将塑料盆中的溶液倒入小喷壶中,又将软毛刷浸入盆中残存的溶液中。

准备工作完毕,,李承才打开包装袋,将这件充满怪味的龙袍用酒店的木质衣服撑晾起来。

尽管带着口罩,李承还是能闻出一丝说不出的味道,好在有酒味、柠檬味和香水味遮掩,吴伟和周典,暂时没发现异常。

“这就是龙袍?”衣服挂在酒店自带的挂衣架上,吴伟和周典两人,一人牵着一只青金手袖,将其撑开。看这眼前灰扑扑的龙袍,吴伟忍不住问道。

周典同样没见过龙袍,跟着问道,“是不是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其实,正确的龙袍定义,是皇帝的朝服,也就是他在朝堂或者正式会见大臣时所穿的衣服。

清之前就不提,渊源太长扯不净。

清代皇帝服饰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和便服七大类,清朝的龙袍,一般指礼服和吉服两大类。

礼服的等级规格最高,为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所穿,在清代,一位皇帝只有一套礼服类龙袍,含冠、绶、珠、履、内裳等,这是规矩。

这件龙袍,专门用在例如登基大典、天坛祭天、地坛亲农等典礼,以及与民同乐的大朝会,还可以用在“求雨”等祷告天地重大时刻,等这位皇帝驾崩后,龙袍就作为先帝的遗物供奉起来。

所以,礼服类龙袍,一般很少动用。

皇帝平时穿用比较多的是吉服龙袍,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主要用于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小朝会的时候穿用的常见服装,也就是电视上常见的那种明晃晃、绣金龙、带水浪山石图案的那种服装。

吴伟和周典,也就看看热闹,李承介绍的清楚,可他们听起来迷糊。

三人眼前的这套服装,圆领、右衽、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四开裾、直身式,内衬纱衣,标准的清朝吉服龙袍。

龙袍的空地为明黄色,领、袖都是青金色,片绣金缘。衣料上最显著的纹案自然是龙,一共九条,左右肩膀各一,前三后三,右衽衣襟中还藏有一条,伴随五色云彩。

其次为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的异名)、宗彝(长尾猴尊)、藻(垫玉的彩色板)、火(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粉(绣在衣上的白色或有色粉末)、米(绣在衣上的花纹)、黻(音府,古代礼服上白与青相间的花纹)的形象。

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