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冤家路窄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玩市场。

去报国寺转转?亦或者去月坛邮市?

报国寺,京城三大古玩圈之一,规模不算大,但若论历史悠久,报国寺书市数第一。

明代中后期,出生贫寒的进京赶考举子,多在报国寺寄宿,因为报国寺每天早晨为住客免费供应素包子,可以省一顿饭钱。

举子聚集,这里自然也就形成文化之地,明末清初时,报国寺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

后来随着琉璃厂书市的兴起,报国寺书市才渐而衰落,但它长时间形成的文化基因留了下来,逐渐形成了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等为主的文化市场。

九十年代,古董古玩兴起,可琉璃厂越来越“森严”,正式店面太多,没了淘宝的乐趣,而潘家园又太杂,因此,很多知识分子,喜欢去报国寺逛逛。

它本身就是一处文物建筑,去逛报国寺古玩市场还可以顺便把报国寺参观一下,不用花钱。

古玩市场就开在报国寺院内,基本上是地摊,有少数十来间用简易材料搭成的亭子间,规模自然不如潘家园,但总也有两三百档。

此处没有潘家园那么兴旺的人气,看得出来逛的基本上是本地人,环境也要好点,因为有大树浓荫、内院连廊,还有专题的钱币、古籍、玉器等展馆,观赏性和淘宝的乐趣,二者兼得。

月坛邮市所在月坛公园,同样位于西城区。

月坛邮市是中国邮币历史上的传奇,号称“中国第一邮市”。八八年成立,赶上中国第一波邮市上涨,那个人山人海的。九一年中国开始实施统计学,月坛邮市每天平均入场人数达到两万,每天的交易流水,超过三百多万!

在此之前,月坛就一小破公园,邮市开了后,开始收门票,八八年五角,九一年一块二,九二年一块五,九三年两块五,九四年三块,九六年五块!

九六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天的人流量能超过五万人,一张门票收五块,黑了心,月坛公园收门票收得手软,更别说里面的邮币交易了。

因为交易量旺盛,月坛邮市在明年会搬迁到马甸,恰好在搬迁后的半个月,九七年七月,中国邮市开始史无前例的大滑坡,再也没有见过这么旺的市场。

所以,在老一辈的邮币收藏家的心目中,月坛邮市,就是一个神话!

它已经成为中国邮币市场的辉煌印记,同样值得去看看。

按路程来说,月坛公园在二环阜成门附近,更近,可是这大中午……邮市摊位全是露天的,只怕傍晚人更多些,还是先去报国寺,等太阳落下去点,再来月坛公园。

吴伟开车,两人直奔牛街,找家清真小馆,牛肉饼,大盘鸡,再来一盆辣乎乎的羊肉汤,爽气!

牛街是传统的回民街,牛街礼拜寺是是京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这里也是京城最大的少数民族居住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