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横刀立马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去给姊姊钓一尾回来做金粟平。”

金粟平就是鲟鱼籽蒸饼,最美味的鲟鱼是在安北都护府的黑水和粟末水,燕鸣河上游可能有鲟鱼,但能撞上就是运气了。沈清猗闻言便笑,“阿琰最好带上过夜点心。”

萧琰哼一声,“姊姊不信我。”

沈清猗噗一笑,吩咐白苏叫秉笔过来,又看着萧琰笑,“若遇不了鲟鱼,钓一尾者罗也是可交差的。”

者罗鱼是燕鸣河的特产,每年四五月破冰后,威州都要快马往贺州递送者罗鱼,是贺州贵家膳上必备的鲜鱼羹,但再鲜也没有燕鸣河现钓上来的鲜。

萧琰当然应下来,又喜道:“我这会去钓的鱼肯定是最鲜的。”威州地处北寒,今年春来得早,四月初已破冰,就是前两天的事,萧琰这会去钓鱼算是“早春头钓”。

不一会秉笔过来了。

沈清猗吩咐了去横马山钓鱼的事,让将军府派几个小厮同去。秉笔应了,退下去安排。

萧琰坐榻边翻《威州志》,一边听沈清猗处事。约摸两盏茶工夫,秉笔入内禀报说,人手已安排好。萧琰便与沈清猗道了别,领了秉笔出知仁苑。

五名将军府的小厮已经牵马候在东路院的檐子门外。一行人上了马,出了将军府往东北城门行去。出城后一路快马疾驰,一个时辰后抵达一百二十里外的横马山。

这座山脉不止在威州境内,是自燕周国境内起,从西北向东南延伸一千四百里,隔开了大唐和燕周,原名叫燕然山,是汉朝北匈奴的祖地,东汉的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即史书说的“勒石燕然”。

萧琰打马上了横马山,驰往“勒石燕然”的燕然坡。她策马行进中,吟起王维那首有名的塞上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属国过居延”的“居延”就是横马山以南,在拓跋北魏和宇文北周时期是居延军镇,防扼北面的柔然汗国,如今是大唐帝国的威州,防扼燕周的铁障。

秉笔带了四名小厮已经去了燕鸣河的上游山涧,她只带了一个导路的小厮,往山上走。去了燕然坡,又往东北行去三峰,就是大唐的“勒石燕然”之地——横马坡。

山坡上建有护石碑的八角石亭,亭中立有高八尺的碑刻,碑文正面是四个大字,如刀锋般的锐气,又如山岳般巍巍——

横刀立马!

这四个字是高宗武皇帝亲书。

大唐统一北方后分别将宇文北周和高氏北齐赶到阴山以西和幽州以北,高祖武德十四年,宇文鲜卑和高氏鲜卑建立的燕周国和乌古斯汗国合兵进犯大唐,分别从燕周国的居延军镇和乌古斯汗国的狼野军镇出兵南下,被当时还是太子的太宗皇帝率领天策军大败,占领长城以北的狼野军镇,设为镇、靖二州,占领居延军镇的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