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五年某月某日户主张三三牒(这一行里的“张三三”三个字应该是张娘子亲笔签名,如果她不会写字,就按个手印或者画个十字)
啰唆的“手实”写完,张娘子和您去本地的里正那儿上交。所谓里正,您可以理解成介于居委会主任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之间的一个公务员,通常是由本地富户或者退伍兵来当。
里正接了“手实”,听张娘子说完情况,正眼瞧一瞧您这个刚附籍的浮浪人,是否和户口簿上写明的年龄、身貌相符——这个步骤叫“团貌”,必不可少。
因为您有了户口和土地,就得缴税服役,有很多人为了逃赋役故意把自己的年龄报小或者报老,甚至假报重病残疾,这些违法行为都必须由里正同志一一勘察纠正。如果里正一时走眼,失职漏过去了,日后查出来,里正要被打板子的。
团貌完毕,人籍相符,您以为这就没事了?里正手一伸,说:“拿钱来!”钱?什么钱?您正挠头,只见张娘子早有准备地拿出8文铜钱,一一数清交给里正。
这也是唐律规定的,进行人口普查造户口簿的时候,用到的纸、笔、墨和人工费用挺高的,要按人头向老百姓收税,每口人交1文钱,一户人家再总共交1文钱。您这个家庭连良民带奴婢一共七口人,8文钱交出。
收了钱,里正才收下“手实”。他再把全村全坊每户人家的“手实”整理抄写一遍,编成“计帐”,再往县里送。县里的工作人员也要把每部“计帐”再统计登记一遍,这样编成的才是户籍。
户籍要一共抄三份,往首都长安的户部送一份存档,州郡再留一份,县里也留一份。到了这一步,您这个穿越来的非法移民,才算摆脱了黑户的待遇,不用担心走在大街上随时被抓住遣返了。
如果您打算从此老老实实地跟张娘子一起过日子,一辈子不出本县,有个户口簿也就够用了。穿越之家有采女
不过,咬牙毅然穿越的兄弟,大都抱有指点江山、统一地球的雄心壮志,叫您当一辈子唐朝农民,恐怕您会退团回来把我们告上公堂吧。
比如说,在张娘子家种了一年地,她发现您这个银样镴枪头对农活一窍不通,不帮忙光添乱,还净偷吃家里的好东西。两口子正生气呢,某天这村镇里突然来了一队西域胡商,说是要去长安城贩运丝绸的,路上遇了恶劣天气,减员不少,需要在当地雇佣几个人赶骆驼。
您一看机不可失,回家跟娘子商量,反正您也不会种田,不如应雇去做生意吧,没准儿还能发大财。张娘子有点儿舍不得,架不住您死赖活赖,还是同意了,而且很有良心地还叫您把家里的一个男奴带着上路好照顾生活。
唐朝的老百姓,只要走出本县,就得去开单位介绍信,也就是“公验”。“公验”有很多种,当官上任用的“告身”,民兵开拔用的“总历”,驿站工作人员用的“符券”,甚至买卖土地财物的凭据,只要是加盖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