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本身将十分疲劳(尽管骑兵一般有备用马,但为了节省马力,备用马一般是不随快速部队前进的,否则所有的马匹都无法休息)。这样,轻骑兵自己的战斗力和持久能力必然大大下降。基本上只能出奇制胜。一旦制不了胜,就只有失败一途了。
不过快速机动确实能够为统帅带来巨大的机会。历史上,用轻骑兵快速进击获得大胜的例子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蒙古军队的胜利。
总的来说,古代军队的进军速度,取决于牛车或马车的速度。也就是一天至多40公里。如果是轻骑兵的快速突进,那么在三天之内前进240公里是可能的。
接下来谈谈军队需要的补给品。
古代军队所需要的补给品有粮食、柴禾、衣物、备用武器、备用武器部件、一次性射击武器、帐篷、挖掘和建筑工具、备用乐器,等等。
军队携带粮食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其备量不一。有的为了轻装前进,仅备三日粮;有的又带上够吃三个月的粮食。有的情况下,军队带着大批牲畜作为肉食来源。如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都曾如此作。进攻叙利亚的阿拉伯军在沙漠中曾吃骆驼肉。
特别要提到的是:战马需要饲料。虽然在补给不畅的情况下,马匹也可以只吃青草,但这会导致气力的衰减——自然,粗放饲养的马匹,习惯了吃青草,但这样的马匹体力是不及那些精心培育的马匹的(所以汉人的战马一般都喂豆料)。而到了冬天则非准备干草不可。
一般来说,军队只携带最基本的衣服和衣料,以供衣物磨损了的士兵更换,以及及时修复损坏了的旗子。加上没有洗澡的条件(如果驻营地没有河流),所以古代军队几乎都是臭不可闻的,全身爬满了跳蚤。备用武器也只有少量,而武器部件则供那些较易损坏的武器使用,如弓弩的弦等。至于一次性消耗的射击武器,则是箭,古代欧洲还有标枪、石块等。一般一名射击兵携带箭数从30枝到50枝不等。挖掘和建筑工具,因国而异。较落后的军队一般没有什么建筑工具,如凯尔特和日耳曼军队。
军队的工事和营盘是防止敌人袭击的保障和军队失败时依托的屏障。汉人军队的工事体系,一般都是难以攻破的。
一个比较完整的营盘工事是:
宽近7米的第一道壕沟,5米宽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壕沟,第三道壕沟中灌满了水。后面是4米高的护堤,上面再加上胸墙和雉堞,胸墙和护堤衔接的地方,向外斜列着削尖的木桩。护堤上每隔27米修建一座木塔。并布置弩炮;
护堤和第一道壕沟之间相距130米。为了增加敌人穿越的难度,在这130米内又有如下防御设施:把树枝顶端的皮剥去以后再削尖,在挖掘了一道2米深的连亘不断的壕沟之后,把这些木桩直立着排在沟内,把它们的底部钉牢(可以用铁钉,也可以是埋在土里夯实),使敌人无法拔掉,只有树干的尖端伸出在地面上。它们一共有五行,一层一层地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