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人?’想将大事化小……但这事不是那么容易化解,圣人也是要受到很多掣肘的,不是想抹平就能抹平了……
“之后,恰逢赤德松赞求婚,十一姑母就允了:一是不让圣人为难,如果她被‘发配’到吐蕃,梵音寺就没话说了;其二,赤德松赞心诚也是一个原因。”最主要是人长得俊,有学识有风度,称得上雄主俊彦——她那位十一姑母,心眼儿比狐狸还多,才不会委屈自己。
“当然还有其三……”她道,“顺便给吐蕃人败败家。”
萧琰嘴角又抽了。
“吐蕃如果不内乱,大唐没有这么容易拿下吐蕃,至少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钵教和吐蕃僧门的矛盾为何在赤德松赞一死后就爆发出来,这其中,自然有十一姑母的作为。”
“吐蕃那些贵族恨她恨得要命:赤德松赞为了与十一姑母结亲,先是扩建王宫,后来又修建长乐宫,其中一半的钱都是加部族领地的税得来的;每到天寒灾期,又命令领主给所辖领内的贫穷部民送救济粮。赤德松赞当初请婚公主时,是允诺共享王权的,十一姑母在吐蕃是有权力的。那些领主,十个中有五个都是恨她的;还有五个嘛,是既恨又爱……”
李毓祯一边说,一边扑哧哧笑起来:她真是佩服这位姑母,简直就是风靡了整个吐蕃,远在象雄的大部领在逻些朝觐见到她后,回去就“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写了不少的诗歌和礼物派快马送到逻些,这浴池子的碧玉沐台就是这大部领讨好王后的贡献。
“知道长乐宫为什么建在这么?”李毓祯说着问萧琰,神色颇是高深。
萧琰想了想,道:“因为这里是逻些城的中心,显眼?”
李毓祯向她举了举觥,一笑,“就是要这个‘显眼’,这是大唐风格的宫殿,大唐的公主住在这里,处于国都之城的中心,吐蕃人日见夜见,这就是潜移默化。吐蕃贵族恨十一姑母,下层民众却是很多敬爱她,因为她救济,施药。长乐宫和王宫一样,是这些蕃民早晚朝拜之地,之后,安藏大都护府建在这里,就承了它的遗泽,蕃民对大唐的抗拒会减少很多。至于吐蕃王宫,以后改为州学,成为诗书之地,凡读书有能者皆可入,王宫所意味的吐蕃王权的神圣就会被打消,直至彻底湮灭。”说到后来,已经是在说吐蕃的施政方针了。
萧琰不由佩服,举觥喝了口酒,道:“所以,公主当年也是为‘化蕃为唐’而入蕃?”
“不,这是顺手为之。”李毓祯正色道,是因为进了吐蕃才做这事,而不是为了这事入吐蕃——她那位姑母可没有为国牺牲的高尚情操;再者说,大唐也不需要牺牲公主去谋蕃夷——若真如此,大唐的皇帝们可以去抹脖子了!李毓祯眉间骄傲。
萧琰不知觉的举起酒觥喝了口酒,她神色有些古怪,颇有些不解道:“那个赤德松赞应该不是傻的吧?难道不知道公主这些……‘顺手而为’是……别有心思?”
李毓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