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她抬头望着天空,薄冰质的眸子里映出湛蓝,高远,广袤。
……她的大道,只有一个。
山色空濛如薄雾。
沈清猗立在道舍窗前,透过推开的棂窗望着远处青山,清冽的眸子仿佛也笼了薄雾,显得朦胧,幽沉。
她回来后已经沐浴换了一身衣衫,鞋袜和道袍下摆被被雨露浸湿了,贴身穿着的丝罗内衫也沾染了微汗意,盖因在亭子里的那番问答太耗心神之故。
她必须时刻压制自己隐在心底的暗潮,不能让心绪波动,泄露出分毫;又必须迅速果断对答,展现自己的才能,让李毓祯“惜才”,这是相当耗心神的,尤其前者——虽然她在心中对这番问答已有预演,但真临其境时,李毓祯的见事之明、洞事之利、诘难之犀利都超出了她的预想,这让她心中一凛,不是生惧,而是发现了对手比她想象中更强……让她心绪发生了一些波动,而这个波动,又是为萧琰而起。另一个耗心思的,是拒绝李毓祯的入仕招揽。
无论怎么回答,都不能完全取信李毓祯。
因为李毓祯已经确定她有大鹏展翅的野心,而一个有野心的人,面对未来君主给出的金光前程,怎么会拒绝?
但她又不能做一个“淡泊功名”的人,必须让李毓祯相信她有野心,唯有如此,才能让李毓祯和大明宫的那位陛下相信,她有不愿为萧氏之媳的动机和决心,也唯有如此,才能借助皇帝的势,达成她摆脱这个身份的目的。
她知道,李毓祯因她拒绝入朝,对她起了一些疑虑。
但这个疑虑,还在李毓祯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至于让她生出“不为所用就毁掉”的程度。
沈清猗谨慎的把握着这个分寸,如履薄冰,任中一个失误,就可能迎来的,是萧氏与皇室的两边封杀。
她必须两面算计,缜密行事,既要让梁国公觉得,她还在他的掌握中;又要让圣人和李毓祯觉得,她有脱离萧氏的决心。
而至目前为止,一步步都在按她的谋算走着。
按说,她应该高兴。
但是这次再见李毓祯,无论气势气魄,都胜过庭州之时。毕竟那一次,双方都有防备,表面有礼,而客气疏离,交浅言也浅。但这次亭中问答,李毓祯不再将她当成萧琮的妻子,而是道玄子的弟子,又动了爱才招揽之心,气度格局就完全显现出来,对治国经世的见地,也展露出来。这样的李毓祯,兼具气度气魄格局,以及打破旧格局的风云气概,令人胸襟动撼,若是其他人,怕是要为之倾折了。
……这样的李毓祯,萧琰会不会也为之倾折?
沈清猗原本笃定的心,蓦地悠悠荡荡了。
阿琰,你会喜欢上她么?
沈清猗怔立在窗前,道袍下清瘦的身子似乎愈发纤薄,又莫名的让人心酸。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