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鹿肉如柱子般粗;第二天用大锥子斩肉,马车飞奔着倒酒,快马拖肉。
大唐帝国美食惊世骇俗奖——《朝野佥载》记录的两位豪侠“烹一奴子十余岁,呈其头颅手足,座客皆攫喉而吐之”。(多戏剧性,等你吃完后才把人头亮出来,哈哈,原来刚才你吃的是人肉!气死你,吓死你,恶心死你,难过死你,就是要惊世骇俗!有诗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古今之悠悠,独我惊世骇俗!)
大唐帝国美食第一人——中书舍人(相当于中央秘书长)张衡。
武则天执政时,张衡退朝后忍不住在路边买新蒸熟的蒸饼,骑着马边走边吃,使公务员形象大打折扣,危及国家威严,妨碍了国际外交,终被武则天革职。(为了一街边小吃丢了官,真可谓古今第一傻帽,话说这蒸饼很受欢迎,秘方为以一升面对三合猪油蒸出,必须趁热吃,特别美味,如果你要以此致富,可别忘了付信息费啦!)
二、唐朝的冰淇淋——酥山
很早的时候,贵族富豪就会把冬天的冰块藏在地下的冰窖中,夏天拿出来做冰镇饮料
唐朝末期,人们为了生产火药,大量开采硝石。偶然间发现硝石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可使水温降至结冰,由此人们掌握了夏天制冰的方法。精明的商人把冰块刨成冰屑,加上糖和香料售卖,制成了“第一代”冰淇淋,这种冰淇淋就像现在吃的碎冰。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了这种唐朝的冰淇淋。
程旭说,在唐章怀太子墓“仕女图”和唐代壁画“野宴图”中,都出现了“酥山”,而章怀太子墓“仕女图”中的6位人物,有两位都捧着“酥山”。之前有专家认为,仕女捧的是盆景,但陕历博专家根据图画中其他仕女捧的物品为食物,以及盛放“盆景”的精美盘子等判断,仕女捧的其实是插着花朵的“酥山”
“酥山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冰淇淋。”程旭说,根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
而所谓“酥”,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大致接近,是一种乳制品,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在当时,“酥”被认为不仅滋味美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除了白色的“酥山”,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那么,唐朝时的冰淇淋是怎么做的?
有作品曾介绍“酥山”的大致做法:一般是由女性制作,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据资料记载,由奶油制成的“酥山”在唐、宋、元时期特别流行。
不知道有没有唐宋的诗人喜欢边吃冰淇淋边作诗,那一定很冷,很酷。
三、唐朝的饮料
除了茶、酒外,隋唐五代对其他饮料也很重视,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