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了这种唐朝的冰淇淋。
程旭说,在唐章怀太子墓“仕女图”和唐代壁画“野宴图”中,都出现了“酥山”,而章怀太子墓“仕女图”中的6位人物,有两位都捧着“酥山”。之前有专家认为,仕女捧的是盆景,但陕历博专家根据图画中其他仕女捧的物品为食物,以及盛放“盆景”的精美盘子等判断,仕女捧的其实是插着花朵的“酥山”
“酥山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冰淇淋。”程旭说,根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
而所谓“酥”,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大致接近,是一种乳制品,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在当时,“酥”被认为不仅滋味美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除了白色的“酥山”,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那么,唐朝时的冰淇淋是怎么做的?
有作品曾介绍“酥山”的大致做法:一般是由女性制作,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据资料记载,由奶油制成的“酥山”在唐宋元时期特别流行。
不知道有没有唐宋的诗人喜欢边吃冰淇淋边作诗,那一定很冷,很酷。想象李白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作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哈哈哈
三唐朝的饮料
除了茶酒外,隋唐五代对其他饮料也很重视,尤其对羊酪特别喜爱。
隋唐的饮料注重色香味,并按不同季节引饮用不同品种。
《大业拾遗记》记述隋文帝隋炀帝时的饮料:“有筹禅师仁寿间在内供养,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拔楔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笙为黄饮。又作五香饮:第一沉香饮,次丁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香饮,次甘香松饮,皆有别法,以香为主。”
尚食值长谢讽的《食经》有四时饮:“春有扶芳饮桂饮江笙饮荠花饮桃花饮,夏有酪饮乌梅饮加蜜沙塘饮姜饮加蜜谷叶饮李饮麻饮麦饮;秋有莲房饮瓜饮香茅饮加沙塘饮麦门冬饮葛花饮槟榔饮;冬有茶饮白草饮枸杞饮人参饮茗饮鱼饮苏子饮并加朱佩。”这些饮料大多采取植物的花叶或果实的色香味而加工制成。如扶芳饮中的扶芳“其树蔓生,缠绕它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夏日取其汁,微火炙使香,煮饮之,碧绿色,香甚美,令人不渴”。从上面所列四时的不同饮料来看,春季饮料多用芳香清爽的,夏季则大多用甜润或有刺激性的,秋季多用瓜果烹制,冬季则饮用补益功效最大的。这都是相当符合人体营养卫生需要的。
唐时皇室官府的饮料相当高贵,唐高宗有“冰屑麻节饮”,“马酪”等。
普通的饮料则是羊酪和杏酪。
诗人们有不少吟咏这两种饮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