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一人代表一票,正相为两票。因为两位新副相的加入,签署的票数堪堪达到三分之二。
于是,政事堂签署,门下省通过,册太子的制诏颁布,并传诸道,通告天下。
礼部便开始筹备太子册礼。
朝堂官员中,因为在之前上奏章表态中,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官员表示同意,因此册太子的制诏一下,朝堂上的反对之声比较少,大家都在观望——新太子到底能不能苏醒过来。
但反对之声还是有的,那些原先就表态反对的官员,更加强烈的表示反对,并且抨击新帝感情用事,罔顾大局,这就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了,质疑皇帝的贤明,是否能当得起国。
侍中崔希真一眼看穿其中的险恶用心,心中不住冷笑:如果太子不醒,这是逼圣人退位呀!现在,就在造势了。
左领军卫统军将军尉迟修突然跳出来,粗暴的声音喝道:“对天子不敬,大放厥词!尔等想造反不成?”不管三七二十一,扣上一顶大帽子再说。
反对的朝臣们气得个倒仰,骂一句胡说八道。
但殿上的武将都跟着粗声大气的嚷嚷起来,才不管什么“上言者无罪”的规矩,总之将这帮文官的反对言辞往“不敬”、“造反”上面靠,生生把朝堂搅成了菜市场。
崔希真、裴昶等人看得暗乐,倒省了他们的口水——有时文官吵架就得让这帮武蛮子去搅局。
最后还是皇帝止住了紫宸殿上这一片乱糟糟,示意殿上的大汉将军大吼一声“肃静!”这声如洪钟,立时将一片吵架声都压了下去。
肃静后,皇帝醇厚又平静的声音道:“太子昭华,紫薇在凡,天命所钟,绝无短命夭折之理。汝等不必担忧,心至诚,则天必助。”
朝上众臣都听得嘴角抽抽,别说反对派心道荒谬,即使支持派也很无语——紫薇在凡什么的,这种神话,陛下您真说的出来。
崔希真捂唇一笑,一本正经的举笏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心至诚呀。众志成城,天必佑咱大唐,太子殿下。”
一群武将跟着起哄:“天必佑太子殿下!”
尉迟修举着笏板威胁,“谁敢咒太子殿下?”大有谁敢出言就掷板砸人的架势。
张夷直等反对朝臣心里大骂野蛮人,却都知道这个鲜卑大族出身的尉迟蛮子是真的敢砸人,转眼一看,神策军、龙武军、虎贲军、羽林军上朝议事的八位统军将军也都举着笏板一脸不善,虎视眈眈的样子很让人怀疑会不会来个当殿殴打大臣——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也就是罚个俸降个官阶和爵位了事。
好官不跟武斗。
张夷直等反对的朝臣都闭了嘴,今日且放过,反正来日方长,这种威胁的事可一不可二,再来一次,掌殿上执法的大汉将军就不能当没看见,掌军法的卫尉寺也必须出来制止。
然而,次日皇帝便传旨宣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