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卑微的炉工,就是他站在太子身侧,都不敢出大气。何况,太子已经恕罪了,炉工的过失他们内部处理就好,就别再节外生枝了。
以李毓祯的敏锐听力,当然听到了爆炸之前一位技师跑到锅炉下面命令炉工“退煤”,但她并不想追究这一点。这是小事,不是上位者要揪的错。
她关注的蒸汽机项目的进展,至于操作中的失误,不是她在意的。
“蒸汽动力项目的研发很有意义,”她对院正和课令道,“对帝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们要坚持研发下去,不要怕失败。一时的失败不算什么,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就会做得更好。我期待着,下次看到你们更好的成果。”
“殿下!”课令只觉得精神劲儿又回来了,神情振奋的道,“是,殿下。臣等一定会攻克难关,拿出成果。”
离开蒸汽机项目组,李毓祯在院正的陪侍下,去了四署其他几个动力研发坊,或提出意见,或给予鼓励,直到酉正二三刻,天将昏时才离开机研署。
她此次视察机研署,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而是因为动力研发对于大唐帝国的发展太重要。
单以采矿业而言,帝国的金属矿和煤矿开采经过一百几十年不等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各种采矿机械也应需求不断的开发出来,但动力始终是个问题,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矿业开采的要求。
比如煤矿开采,因为是地下开采涉及地下水,一个极危险又困难的作业就是排除矿井地下水,而煤矿坑有着丰富且廉价的煤作为燃料,于是机研署萌生了“以火力提水”,取代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设想,就有了蒸汽动力的立项课题。
李毓祯看得很远。
如果蒸汽动力研发成功,就不仅仅是对矿业开采有着极大促进作用,还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大型机械加工上,如此各项军工机械、工程机械、工场机械的效率都将有更大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更大型的、更先进的机械出现……
如此良性循环,帝国的工业技术就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相应的,经济增速也就更快,由此,带动各方面的发展也会更快。
大唐已经很强了,无论国力、军事、技术,还是文化、经济、土地、人口,乃至武道昌盛,都是绝对的世界第一,领跑诸国;但是,这还不够,对于天启计划来说,大唐还不够强。
李毓祯知道,太上皇选择她为继承人、众多世家选择向她效忠,就是相信她能让大唐更快、更强,唯有如此,才敢,才能开启天幕。
她转头望着天边的晚霞,灿红而绚烂,心中涌起一股火热的激情,那是青春的活力,是自信的张扬,也是勇往直前的豪迈。
手中扬了一下鞭子,“啪”的抽在空中,清喝一声,“驾!”
汗血宝马兴奋的一嘶,发力窜了出去,引得身后一众侍卫急呼“殿下”,死命抽着鞭子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