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多大的神通?
阁主摇头叹息,“哪有这么容易的事。乌古斯的大知者能够看到未来的星命之星,但具体到哪一年,哪一个人,却是看不清的——这得要卜算。神庙大祭司和我们中原的大易师合作,也只能卜出个大概,要想详细一点,就得付出卜者的年寿,乃至性命,哪能轻易去做?但天道气数都有循环,若干年强,若干年弱,当宇宙投射到黄道的星运最强时,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气运最强的时期,多半会有无数英才涌出,被称为大出之时——按我们的计算,每隔二百或三百年会出现一次。
“所以,对于星命之人,我们是三百年大卜一次,一百年小卜一次,这样卜者也能承受。每次大卜,大祭司与我们中原选出的大易师合作,都会大折寿,少则折寿百年,多则二百年;小卜是由我们中原的大易师进行,至低也会折寿五十年。”
萧琰想起满脸沟壑的大祭司,胸口忽然有种酸胀的感觉,沉默了一会,说道:“所以,这种星卜持续了很多年?”天尽之途走了这么多年,不会只有他们这个时代才出现星命之人。
“两千年前就开始了。”阁主柔雅的声音里透着一种岁月的苍茫,“那时,剑阁和道门都还没有成立,中原这边是风巫在做此事,北地则是黎巫,也即现在的萨满神教。”
“……巫?”萧琰听出端的。
“巫”在中原很神秘,也很厚重,有大易家说巫是诸道之源,文明的源头,但有很多史家批驳这个说法,说巫道只是诸道的一个分支,文明的一个支流。萧琰觉得这里面一定包含了很有意思的内容,不过那时还小,母亲说她不应分心,萧琰就没有在这上面多费心思去读书探查。如今听阁主说起,自是兴致大起。
阁主说道:“对,巫。”
她的声音端重,竟隐隐透着一种仿佛来自远古的厚重,“巫是上古的掌道及传道者,我们的武道、术道、法道、易道、医道……都是巫的分支。巫的词义,在上古,就是知识。通古斯语的萨满,就是‘知者’——来源于巫的称呼——掌管知识,通晓知识的智慧者。”
萧琰明白了,原来乌古斯的萨满神教就是来源于巫。
阁主说道:“我们中原的巫被称为风巫,因为源自伏羲女娲的风部,是风姓巫者。北地的巫是黎巫,源自上古南方的九黎部——当年黄帝斩九黎之首蚩尤,九黎部的一部分北迁,即后来的通古斯族。再后来,通古斯巫分裂为体巫与术巫,如今乌古斯汗国的萨满国教是术巫派,燕周王朝的萨满国教是体巫派——这两派为了争萨满巫正统,倒是斗得最厉害的。还有一部分黎巫流散到了东边、南边诸国,像天竺、暹罗、扶桑这些,都有黎巫的传承。……”
萧琰听得津津有味,“那西巫、东巫呢?”
阁主道:“我们称为巫,西边称为神。”
萧琰总觉得阁主说到“神”时语气很有意味。
她扬手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