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道门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造的本事,最主要的是,真真假假,假中有真,喝酒是真的,“迷梦会瑶台”也是真的,这种假中掺真的谎言最能让人取信。

她已经能够想象父亲和四哥听了安平母亲转述后的崩溃心情。

但这总比知道真相好。

萧琰心中舒了口气。

于私来讲,她不希望父亲和四哥知道真相后对李毓祯怀着憎恨之心;于公来讲,父亲和四哥心里存了这么个大疙瘩,对萧氏和皇室的天启联盟以及今后的关系都没有好处,她还在设想并努力让萧氏与皇室,如何能让裂缝裂得更大?

阿娘给她圆了这件事,这是最好的。

萧琰住在剑湖的湖心岛上,对着林中的“无念”刀碑日日揣摩。

当她在外历练之后,回来直面岩石上的刀意时,那种身临其境的体会,让她对虚无刀意有了更新的领悟,但是,“念”字刀意仍然没有进境,后四刀的刀意她始终觉得如在云雾中,可以看到,却如雾般摸不到。

她在刀碑前揣摩了一个月,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沼泽,凝滞在这里无法举步,再揣摩下去也不会有进境——就是夫子说的,她必须去红尘中感悟自己的心,才能真正体悟“念”的刀意。

萧琰决定下山。

出了剑阁后,她要先去道门,这是阁主的吩咐,也是她自己的想法。

去了道门后,她准备再去南海,但南下走什么路线,必须缜密考虑。剑阁的先天师叔只会送她到道门,不会护送她到底。一路上有人护着,也不利于她的历练。虽然反天启派杀她之心未死,仍然有被追杀的危险,她也必须迎难闯过去。但闯过去是一回事,暴露自己的形迹就傻了,她有琉璃清心石在身,能隐藏形迹避过追杀是最好,故得琢磨一条有利于隐藏的路线。

时令已经四月底将近五月了,山上依然凉爽,山下却已有着夏日的炎热了,出蜀道往南去,蔷薇花应该开了……萧琰没有忘记,要送沈清猗蔷薇。

那幅蔷薇画,她留在清宁院中,没有带出来。

因为阿娘说的蔷薇轶事,她心里一直烦扰着。

那是穆宗朝的宰相,也是有名的大诗家白乐天的轶事,说他年轻时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因家庭阻挠,无法与她结为连理,便一直单身着,那年他在周至县做县尉,孑然一身,闲来无聊,便在庭前栽种了一株蔷薇,写了首诗:“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你虽然被移植到这个地方,但不要形容憔悴,门庭前的春天和野外的春天是一样的。我一直没有妻室,很是寂寞,你要是开花了,我就把你当做我的夫人了。【注】

白乐天的这首诗萧琰读过——有关蔷薇的诗她都搜来读过,但此诗是白乐天感慨不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萧琰读过后完全没有与将之与沈清猗关联。

阿娘说这首诗后来被用于女子再嫁的隐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