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 画风转变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据守城池被动防御并不是上策,尤其在敌方有攻城利器的情况下。而且,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弱。只有不断削弱敌人,战争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宇文健是一位有胆略的军事统帅,提倡“进攻就是防守”,这种攻势性的性格也是他深受燕周皇帝猜忌的原因之一。

他自己成为皇帝后,军事上仍然看重进攻多过于防守,在作战会议上并不倾向于守城,而是提出利用燕周军熟悉地形的优势,以三个首郡城为据点,在游歼战中歼灭唐乌联军的有生力量。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正确的战略,证明了宇文健的军事眼光和长远谋略。

从军事来讲,西北三州地广人稀,即使几十万军队打起游袭战也有广阔的空间施展,这是条件。其二唐军很强,乌古斯军也很强,这两个强强联手,实力如何燕周大半江山沦落就是让人凄叹的铁证,虽然有欧罗顿和教廷的十五万军队,宇文健也没有十足信心能在正面战场打败唐乌联军。宇文健一直在思考战略战术的问题,而唐军的新式武器,给了他灵感。

唐军的新式“弩炮”,宇文健没有见到实物,但根据射程也能推断,那样的弩炮必定是笨重难以移动的,加上西北地面深雪覆盖,马车也难行,即使以重挽马拉雪橇运送,机动速度也快不了,这就为燕欧联军的游歼战提供了便利。游歼,就是打速度,在高速运动战中分割敌人,然后聚歼敌人。加上燕周军熟悉地势,对于游袭更多了一分优势。

现实一点从经济来讲,唐乌联军已经占据燕周大部分国土,富庶区和产粮区在东部和南部,军械兵工制造是在直隶州,唐乌联军打持久战也有资源供应。而宇文健占据的西北三州不富,粮食只够自给自足,兵械打完后还得靠欧罗顿支援,怎么打持久战下去?而游歼战能在运动中快速的歼灭敌人,还能有效保存自己。

再者,战争打得越久,唐乌联军对地形就会越来越熟悉,而燕周军在熟悉地理方面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相当于致胜因素又被移走了一个。

宇文健只剖析了军事方面的原因。

欧罗顿军团和圣殿军团对这个战略都不反对,他们也倾向于野战——配备有法师的军团,野战比守城更犀利,法师就是最有机动性的大威力弩炮,守城反而是束缚了。

战略一定,三方军队立即调拨,北上南下。

宇文健也没坐守他的临时帝都,率领军团东去,觑机游袭从中路西进的唐军。

宇文健的战略定得很好,但唐乌联军这边却发生了诡异的转变。

两军初以“闪电战”雷霆霹雳般的拿下库鲁河—呼格山防线以西的六座堡垒后,竟然就停顿下来了,休整了两天后,才开始拔营西进,行军速度也不再快,保持着中等的速度。

当帕维夫侯爵率领的南路援军抵达泰鲁州首郡城下,圣殿军团的军团长费尔德为帅的北路援军抵达图哈州首郡城下时,唐乌联军竟然还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