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回答道。“都送到了,请柬送到了,我又挨个打的电话。”
“行,那就行,对了,洋洋呢”。二伯没有看到周洋,有点纳闷。
在农村,不管是订婚还是结婚前一个月就开始什么也不能干,哪也不能去,怕你出事故。
而且这还不是人们瞎说,是真的有过突然要结婚了,头一天晚上家里边这都准备好了,亲戚朋友也到位了。
但是小伙子跟着几个朋友一块儿上外边喝酒,然后跟人打起来,死了。
好好的喜事变丧事儿,这种打击谁也受不了。
所以从那个事儿以后,所有人在订婚或者结婚,哪怕是孩子过满月之前都不会让他出去。
这时候,亲戚们都在周洋母亲家中。
母亲李淑娟说到。“洋洋和婷婷两个人去上海了,婷婷有个闺蜜要单独请一下,今天应该回来。”
“哦,那就给他打个电话,让他赶紧回来,路上注意安全,别出什么事”。二伯叮嘱着。
母亲自然照做,不过周洋已经到家了。
来到家里,周洋没有先回自己的二层楼,而是来到母亲这里。
看到家门口停了许多亲戚的车,他就知道又在商量事。
其实订婚结婚没啥好商量的,饭菜都是外包给餐饮公司,烟酒也有规矩,什么人买什么牌子。
至于亲戚,一般都是长辈们参照账本,然后再对照一下周洋这种年轻人的。
比如说本家,这个不用说,都是朝夕相处的,一个电话就到了。
本村的也好说,生活了二十多年,周洋该认识的也都认识。
其他的就是外村的亲戚,可是亲戚带个亲,那就大多数都认识。
周洋不认识的,还有二伯等长辈。
还有就是周洋父亲的朋友,战友,同事,这些还有来往的,都需要叫一下。
不过这个都有账本,按照账本上那个名单去联系就行。
剩下的,就是周洋自己的朋友,同学之类的。
回到家里,叔叔伯伯的叫了一圈,周洋这才带着孟海婷,坐在凳子上。
至于炕上,本家长辈都坐满了。
这么说吧,也就是外人知道这里商量事呢。
不知道的,看着屋里这冒出去的烟,还以为着火了呢。
农村跟城里不一样,很多女人,特别是上了岁数的女人都有抽烟的习惯,而男的就更别说了。
几十个人在这同时抽烟,一根接一根,本来就不算大的小屋,立刻就是烟雾缭绕。
订婚的事商量完了,大家也没有走,还是在一块儿聊个闲天。
你就这几十号人,难得能聚在一块儿,有这么个机会,大家都愿意多待会儿,多聊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