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的。“来了个卖糖堆的,你们有吃的吗?”
“舅舅,我要吃。”屋里有大姐家的孩子,有大表姐家的。
小孩子尽管中午刚吃了饭,但是你看到卖好吃的什么卖糖堆的卖零食的,他仍然会接着吃。
你也不知道他吃饱了还是没吃饱,你说吃饱了,他在吃糖堆能吃下去。
你说他没吃饱,但是你再喂给他饭,她他还不吃。
而且人多的时候做点什么事都会讲究个面子,这大侄子想吃糖堆了,你这当舅舅的不给买行吗?
屋里人家爹妈都在这儿呢,你这个当舅舅的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
于是周洋答应了一声。“跟着舅舅来,舅舅给你们买。”
“买什么啊,他们都刚吃了饭,这会儿也吃不下去。”大姐劝阻了一声。
人家爹妈怎么说都行,说买也行,说不买也行,但你的当舅舅的,你怎么着也得行动一下。
于是周洋反驳了大姐。“小孩们吃点糖堆没事,助消化。
再说现在吃不进去,一会儿还能吃啊,屋里还有这么多人呢,我去下去看看。”
“洋洋,买什么呀,都刚吃了饭。”长辈们自然是让孩子们少花钱。
可是今天人来这么一大堆,又请假又花钱,来了就是给你面子。
相应的,这儿来了卖吃的,怎么着也得给人买点。
于是周洋没答应,带着大姐家的两个儿子,大表姐的两个,一块下楼去买糖墩。
糖墩这个东西,一般都是哪里热闹哪里去。
像是周洋订婚,也算是附近热闹的地方了,卖糖墩的,那比警犬的鼻子还灵通,立刻跑了过来。
周洋来到楼下的时候,弟弟周星已经带着几个发小开始掷骰子了。
“六猴,六猴,六猴”。围观的人们半蹲着,把周星和卖糖墩的老头围起来。
如果一般人听到六猴,肯定听不懂是在干嘛。
可是在周洋老家这边,一说眼猴,二猴,三猴,四猴,五猴,六猴,豹子,就会明白这是在掷骰子。
掷骰子,也叫掷猴子。
其实,猴子本是骰子,“骰”的读音为“头”,和“猴”的韵母相同,可能是因为“骰”字难认,人们就只好听口传,而在口传的过程中发生了讹错,然后就把“骰”误作“猴”了
骰子相传是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植发明的,初时是用玉石做材料,人工磨成四方形,只有两面有点数,即一点和六点,名字也不叫骰子,叫'一名',也叫'猴子'\'投子'或色子。
后来,随着文化文字习俗的变迁,这个名字就成了现在的学名骰子,俗名猴子。
因为这种骰子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