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会有重要角色死亡,或者被重要角色出卖、背叛,让主角遭受打击。
12、灵魂黑夜(75—85分钟)
这部分就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时主角处在深渊中,完全看不到希望,真的感到绝望了,内心开始动摇,甚至选择放弃。
13、第三幕衔接点(85分钟)
黑暗并没有持续很久,光明终于到来,主角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14、结局(85—110分钟)
就是常说的高朝,主角和敌人展开决战。这里是人物形象定型的时刻,也是主角内外部目标达到的时刻,这是主角ab故事同时取得胜利的地方。主角与敌人的角逐,先打小兵小将,最终再和终极boss决战,不能一上来就打死大boss。
15、终场画面(110分钟)
终场画面和开场画面对照,要能看出主角的变化。
许正道茫然地看着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根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只能等布莱克-斯奈德节往下讲。
布莱克-斯奈德神情有些得意,指着节拍表,道:“节拍表的作用是什么?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内容。电影长的可能三个小时,短的可能八十分钟。我们假设一部电影为110分钟,开场画面不需要多说,在五分钟之内,我们就必须完成主体呈现。如果十分才呈现主体,电影就会显得冗长。到了12分钟就要出现推动事件;到了25分钟,第二幕衔接点就必须出现;到了30分钟,就必须进入b故事……”
许正道刚开始听布莱克-斯奈德讲节拍表的时候觉得,都按照这个模式写,会不会显得特别模式化,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不过等到布莱克-斯奈德节开始讲案例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不管是艺术水准很高的《教父》、《飞越疯人院》等电影,还是《蜘蛛侠》这样的爆米花影片,全是按这种模式写出来的。
随着学习深入,许正道越发意识到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的价值,这东西确实是编剧写类型片剧本最好的工具,简直是无上宝典。他觉得海棠国和好莱坞关于剧本的教学就跟中餐和西餐似的,中餐做菜全靠感觉,而西餐是标准化,撒多少克盐都有标注。好莱坞教你写剧本,会告诉你具体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按照这个写不会有差,非常实用。
在掌握布莱克-斯奈德节拍后,许正道每天都会去学校主楼五楼的影视中心,结合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去拉片。所谓拉片就是一格一格地看电影,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进行总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电影亦然,拉片就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
教学楼五楼有专门的拉片室,有影片仓库,通过影片查询间的卡片抽屉和电脑机器可以很方便地查找所要的影片。影片类型和数量非常庞大。这这里能找到红极一时的商业电影,也能找到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