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心酸。
甚至不能称之为房子,叫马棚比较合适。
就没有一扇完整的木墙。
和繁华的广州形成无比巨大的对比差。
黄昏当时是很震撼的,他没想到,在永乐盛世,大明的底层百姓竟然还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于是倏然就觉得那句“兴亡皆是百姓苦”很有道理。
这不是朱棣无能。
也不是自己打造的工业体系没有泽福到底层百姓,是被体制限制住了——所有的钱财,都进了中上层的口袋。
这是封建王朝的桎梏。
要改变这个现状,不是黄昏一个人可以做到的,需要改变的是整个大明的体制。
但这不可能。
哪怕工业已经发展起来,社会体制短时期内不会改变。
无力回天。
所以黄昏越发笃定了要去海外的思想。
但他也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去了海外,到底施行什么体制。
共和?
感觉不太可行。
因为一个新建立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凝聚力,需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大脑,共和的话,权力放到地方,很容易各自为政,乱成一团。
那就只有继续封建?
但在封建之余,应该做一些策略来改变以往的制度,确保工业的发展能让底层百姓也收益——只有全部都富裕起来,才有机会倒逼大明进行改制。
黄昏思绪乱如麻。
想了个把时辰,也没找到完善的解决方法,这时候魏姿虚出来,“吃饭了,大官人。”
黄昏嗯了一声。
坐在桌子前,看着满满当当的一桌子菜,越发感触。
就这一桌子菜,够底层百姓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而这对于自己这位大官人而言,其实也就是正常水平而已。
唯一不同的是,它们是魏姿虚做的。
大概吃起来很美罢。
这是心理作用。
闷闷的喝了口酒,忽然就有些释怀了——尽人事,该自己做的已经做了,不管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如何,至少自己确保了华夏在亚欧大陆这一块,数百年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威胁。
前提是大明君王不会出现堡宗。
就算出现了也无妨,只要自己去北美大陆建立又一个华夏文明,东西方两极蓝图互相配合,华夏文明将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剩下的,交给时间罢。
魏姿虚心细,给黄昏碗里夹了块鱼肉,又自己细嚼慢咽,问道:“是在想去了海外的事情,这事你不是已经筹划了几年了么。”
黄昏点点头,把之前想的事情给魏姿虚说了一下。
魏姿虚摇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