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青青未识尘

作者:河淌里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作无物,迎刃而解,要你帮什么忙,真是添乱。为父这张老脸都让你丢尽了,这要是传扬出去,咱江家今后还怎么在宣城立足?”

“侄儿知错,还望桓叔叔原谅。”

桓彝见此,也不再多说。他为人耿直,还没有领悟江播是在指桑骂槐。结果,这场亦公亦私的家宴不欢而散。

孔氏在堂内里间躺着,听得真切,为丈夫捏着一把汗。

嫉恶如仇自视清高固然是做人的美德,可是在官场上就是弱点,甚至是致命的弱点!

修城、抚民、安置流民三件要紧事,阻力重重,桓彝压在心头,一筹莫展。现在最为紧缺的就是两桩:人和钱!

桓彝自怨自艾,叹道:“原本打算招募些郡兵,结果奏折石沉大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朝廷经过两次内乱,痛定思痛,要削减地方驻军,裁撤征镇规模,加强中军员额。

眼下考虑到平叛功臣的利益,骤然裁军担心遭兔死狗烹的非议,暂时未着手施行,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所以,我这奏折上去真是可笑,不识时宜。”

“爹,孩儿有个主意,三桩要紧事其实就是两桩,都能解决。”

“快说说看。”桓彝发现找到了救星。

“流民赶不走,抓不得,与其任由他们无所事事,不如以官府的名义组织起来。集中居住,提供衣食,再适当给点工钱,让他们修城,垦荒。”

桓彝沉吟片刻,欣喜道:“对呀,为父怎就没想出来。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人手短缺的问题,还能让这些游手好闲的流民有个营生,不至于成为祸患,一举两得。”

“当然,流民素质高低不一,参差不齐,难免有些恃勇斗狠之辈,冥顽不灵之徒。对这些人,尤其是挑头之人,要严刑峻法,杀鸡儆猴,万不可手软,贻误大事。”桓温补充道。

“至于钱嘛,朝廷刚经叛乱,财力捉襟见肘,一时筹措困难,这也能理解。这些日子,孩儿兜遍全城,发现不少钱庄银号,可以向他们周转,以解燃眉之急。

等朝廷拨了款再偿还,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敢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利息。”

如醍醐灌顶,桓彝兴奋道:“就这么办,明日便大张旗鼓,争取年底就见成效。”

“爹还是要分个轻重缓急,当务之急是先帮助百姓雇佣耕牛,提供种子,恢复生产要紧,筑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还有这个江家,要多加防范,强龙不压地头蛇,我总感觉江播话中有话,估计是结下怨了。”

桓温想起青州往事,不免为父亲担忧。

诚如桓温所言,盘踞泾县多年的江家的确不是善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