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貌合神渐离

作者:河淌里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对策。

不过,扪心自问,成帝也感到吃惊,自己这么犹豫,是否内心已经对王导产生了不满或者反感?

他清晰的记得,当王导在朝堂晕厥之时,自己并未惊慌失措,而是原地不动,眼看着王导慢慢倒了下去。

片刻工夫后,自己才呼叫太医,而非下意识的第一时间呼救。

难道自己已经对他心存芥蒂,否则不应该是这样!

还有,自己那时候的迟疑神色,但愿没有被王导捕捉到!

那眼神那么凄凉,那脸色那么镇定,真的令人难以置信,简直像是在做梦一般!

王导躺在榻上,眼睛直勾勾望着天花板,脑海中浮现着成帝的神情,心里冰凉无助。

他隐约记得,自己晕厥的一刹那,皇帝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倒下去以后,才恍恍惚惚听到“醒醒,太医!”几个断断续续的字眼。

是皇帝的反应迟钝了,还是突然被吓着了,还是有别的用意?

“叔父,怎么会呢?圣上对你高山仰止般尊崇,要不是你在苏峻面前斡旋,说不定圣上早就驾,驾……”

崩字还未出口,就被王导打断。

“慎言,慎言!”

王允之安慰道:“侄儿是说,叔父救驾有功在前,筹划新政在后。功勋如日月,圣上岂能不知,岂会冷落叔父?别多想了,可能当时精力不济,也许看错了。”

“兴许是看错了!可能叔父年迈,视力模糊,反应也迟钝了吧。如果不是那样,那真是圣意难测,天威难测呀。”

王导昏昏沉沉,又想起请辞之事。

他没有底气,万一真准了,那就太尴尬了!

而王允之的想法更加重了他的担忧。

“侄儿有些担心,你在家静养也有不少日子了,圣上怎么对请辞表毫无反应?这一招是不是有些冒失,不会让圣上有什么想法吧。万一弄假成真,可就便宜了庾家!”

提起庾家,王导突然又恢复了神采,自信满满。

庾亮只是仗着后戚,靠裙带关系才跻身豪门,要说治理朝政,差得远了。

又不知哪来的底气,王导相信以退为进的这一步计划一定能成功。因为现在青黄不接,朝廷没了他,谁能接替?

朝廷青黄不接,乌衣巷何尝不是如此!

同辈之中还有王舒任会稽太守,子侄辈中,寄望最大的王允之任宣城太守,而羲之还有其他几个子侄也有官职,但大都是散官闲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万一自己哪一天真的倒下了,乌衣巷根基动摇,品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而且,军中翘楚显将更无王家子弟,在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之际,那就是硬伤!

其实,他对王羲之也寄予厚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