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猜测,因为老二和偷袭者到达卧虎岗的时间太巧了,就像精心算计过一样。
怀疑没几天,便被老四搅浑了水,掩盖了视线!
当老四看到了那个硕大的食盒,便用言语试探刘言川,想打探桓温的下落,结果,大伙又把老四作为嫌疑对象,老二撇清了嫌疑。
而且老二那几日的确没有任何破绽,也没有任何举动。实际上,老二在老四身旁有眼线,就是那个反应敏捷机灵的小喽啰。
他指使小喽啰鼓动老四,说桓温的到来让山上兄弟离心离德,山寨迟早要散伙,目的是让老四去询问情况,以分散桓温的注意力。
老四话不多,脾气古怪,人又耿直,果然上了老二的当,引起了刘言川的怀疑!
那晚在通往后山道旁的树杈上,被人活捉的黑影正是老四。
刘言川以为老四打探后山寨,就是山中的内鬼,结果老四是来跟踪自己手下那个机灵的小喽啰的。
他发现小喽啰曾和老二的人鬼鬼祟祟有过联系,便开始观察他。当晚看见小喽啰悄悄出门,向后山而去,便在身后尾随。
结果小喽啰快到时,忽然失去踪迹,他却被当场捉住。
刘言川一审才知误会了老四,而那个机灵的小喽啰次日也从山寨蒸发了。
桓温认为,既然嫌疑是老二,那就是找个契机,引他出洞了,而契机就是赵人进攻徐州!
大伙奇怪的是,赵人两万兵马开赴徐州,再隐秘也会露出蛛丝马迹,毕竟距离山寨不远,芒砀山一批批的探子不可能不知情。
最可疑的是,王导大军到了淮河,桓温才得到消息,这不应该,芒砀山的探子连滁州都有,怎会发现不了王导。
所以,老二又成了最大的嫌疑,因为负责派出探子打探消息的就是他。
现在终于可以推断出,是老二将几拨探子的身份密报了赵人,导致探子被杀,山寨成了睁眼瞎。
老二放过了最后一个探子兄弟,让探子来禀报赵人进攻徐州的消息,那时候已经无足轻重,因为王导大军已经过了淮河,所有人都知道了赵人的行踪。
真正让老二漏出马脚的,是他报告说,赵人在北山下十几里地外设了大帐,而且自告奋勇亲自去打探。
桓温觉得更加可疑,于是派人盯住老二的动静,看他是否和赵人有勾结,因为他认为,突袭卧虎岗的人应该就是赵人骑兵。
随后,为坐实罪证,还让老三把所有别的头领集中看管在聚义厅,只有老二能自由活动。
结果,当刘言川带三千人下山要亮亮相,上疆场遛遛是骡子是马时,得知赵人倾巢而出进攻徐州,刘言川一时兴奋,率人直扑空虚的大帐,而忘记了及时派人回山告诉桓温自己的行踪。
其实刘言川刚下山,就被老二的眼线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