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恐误卿卿命

作者:河淌里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恭恭敬敬递给王导。

“琅琊山南杜家村!果然不出老夫所料,桓家落脚点就在滁州境内,你家老爷费心了。”

来人道:“我家老爷按丞相的指示,以朝廷新政登记丁口的名义在州内各地排查,果然在杜家村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有两处茅屋,主人是杜艾,另一处就是桓家。”

“杜艾?这就对了,当初桓彝到宣城任职,住在东条巷巷首,杜艾家在巷尾。”

这一回,是彻底验证了,王导欣喜若狂。

他叮嘱来人回去告诉滁州刺史,在茅屋附近派出衙役捕快,盯好了,不准妄动。如有动静,千万不可放过,朝廷自有奖赏。

王导不信,桓家儒学世家,孝字为先,那小子能一直不回来。

来人远去,王允之问道:“叔父,杜艾难道就是灭吴功臣征南大将军杜预之孙?听说是和中朝著名美男卫玠齐名的那位名士?”

“你也知道此人?”

“没有,侄儿是听羲之说的。羲之说他以前曾见过杜艾,回来便和府内诸多弟兄大加赞叹,说他是‘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啊!’”

王导轻蔑的笑道:“空有一副皮囊有何用?中朝的卫玠,还有掷果盈车的潘岳,哪个有好下场?自己惨死不说,还连累家人子孙。羲之也是年轻,对他居然有仙人的评价,只可惜他已经沦为凡人。祖上何等光鲜荣宠,到了孙辈就颓废至此,可惜啊!”

王允之笑赞道:“还是叔父有远见,乱世不需要好皮囊,乱世需要权,需要兵。”

“被你搞糊涂了,那个好皮囊的叫杜乂,这个叫杜艾,多了一根草!算了,管他叫什么名字!”

王导笑了笑,然后又板起面孔,深沉道:“所以叔父我年迈之龄,还要苦心经营,我们王家可不能像杜预那样三代就没落。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既要浇灌好自家园中的禾苗,还要锄掉杂草,防止它遮住阳光,抢了养分!”

王允之明白王导的良苦用心,可谓处心积虑。

王导主政朝廷,何充协理,王舒现在主政会稽,他主政宣城,前来投靠的吴儒也即将去寿州任职,还有路永也控制了江州。

现在王家无论在朝堂还是在州郡,无论近畿还是远郡,王导都已布下棋子,在王家广袤肥沃的田地里种下自己的禾苗,还要安排滁州和江州,锄掉陶侃庾亮甚至桓温这样的杂草,真是难为他了!

王导幽幽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允之,你等后辈要记住,枝繁则叶茂,叶茂则遮风避雨;树大则根深,根深则难以撼动。如今只剩江州那边还令我隐隐不安,放不下心。”

王导想起大约半个月前的一天傍晚,也就是路永刚刚升任刺史后的次日,就悄悄来到乌衣巷,当面聆听指教,还送来了厚礼。

“路刺史终得正果,如今是满面春风,精神焕发,老夫恭喜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