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淇水藏古迹

作者:河淌里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城硬生生嵌入浑然一体的大山中。进入县城,找了一间客栈,准备歇宿一晚再走。

“店家,此地距离临漳还有多远?”

“不远了,骑马只需半日即到。”

县城两侧的两座山头怪石嶙峋,却颇有威严,在北方平原的砂石之地上别有一番风景。

掌柜的介绍说,这两座山叫大伾山、浮丘山,别看山势不高,只有五六十丈,但因当年大禹治水时曾登临此山,故称“禹贡名山”。

原来还大有来历!桓温咋舌道:“这里为什么叫枋头,好奇怪的名字?”

“客官有所不知啊,这要从后汉建安年间说起。城北有一条河叫淇水,原来汇入黄河,魏武帝当年为了东征青徐一带,打通漕运,在入水口处,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使淇河脱离了黄河,流入了它的故道白沟,所以时人就称之为枋头。”

打通漕运,东征青徐!桓温咀嚼着这句话,他打算去实地勘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在这条淇水河畔,有一位年轻女子,漫步在水边,看水波潋滟,绿竹青翠,她苦苦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动情地唱起这首歌。

这首歌,木兰也为他唱过。那是自己从徐州一路策马疾驰回到宣城父母的身边时,木兰对着他吟诵起诗经中的句子。

桓温浮想联翩,木兰的模样再次浮现在眼前!

“大哥,你看前面。”沈劲打断了他的思绪。

桓温顺手望去,淇水像一条宽宽的白色银带通向黄河,然而到前方突然拐了一个弯,折着向东北方向流去,而折弯之处应该是一道精心打造的工事。

桓温觉得奇怪,让河水折弯改道,用填土的方式最为便捷,不须耗费多少劳力,为何要专门用工事?魏武帝雄才大略,不会无端虚耗民力。

带着这个疑问,三人悄悄靠近,想一窥究竟,工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枋木乃黄河北岸特有的木材,粗壮坚硬,耐侵泡腐蚀,将新伐枋木浸入水中一年,取出后用桐油通体刷几次,再晾晒数日,之后即可用于水下工事,百年都不会损毁。

而这道工事几乎全用枋木做成,可见建造者当时的重视。

桓温仔细打量,又跑到黄河边的另一头观瞧,慢慢摸清了其中的原委。

“哦,这就是店家所说的枋头的由来,我知道魏武帝造这道水闸的用意了。”

“快走,好像有人来了!”沈劲看见堤岸上,一小队身着甲冑的赵兵奔跑过来,火急火燎的嚷道。

“站住!你们三个,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来这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