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我站住!”谢裒一直追到庭院中,板着脸,一言不发。
谢安怕耽搁自己的游兴,转过脸敷衍道:“爹,强扭的瓜不甜!至少孩儿现在对做官还没兴致,要不这样,等今后形势好了再说?”
“不肖子,等形势好了,早就没你的位置。”
谢安倔强道:“时势造英雄,时候到了,总归有用武之地!”言罢,不等谢裒回答,稍稍整理妆容便要出门。
“站住!你这身行头,又要去哪浪荡?”
“听说秦淮河畔又新开了一家酒肆,我约了羲之同去逛逛。”谢安挤眉弄眼,扬长而去。
“多谢尚书令大人提携之恩,只是下官资历欠缺,学识浅薄,难以担当重任,怕愧对了大人的举荐之情!”
褚裒恭恭敬敬的向昔日的上司,今日的恩主,当朝尚书令庾亮施礼。
庾亮做了尚书令,裁汰了王导时期的旧人,用手中的用人大权作为诱饵,拉帮结派,笼络人才,他要培植效忠自己的派系力量。
他安排了两个弟弟的职位之后,就把褚裒从芜湖长史调任为黄门侍郎。当然,庾亮欣赏的不是褚裒,而是他奇货可居的女儿。
庾亮看褚裒的神色,知道今后褚家必定对自己忠心耿耿,心情大好。
“褚大人,你这职位别看品级不高,可非常显赫啊。随侍皇帝左右,得以聆听圣训,近睹天颜,近水楼台,以后机会多得是。”
“谢大人栽培,下官没齿不忘,今后定当效犬马之劳!”
接着,褚裒说起了前些日子殷浩曾来芜湖拜会过的事情,坚称殷浩有大才,建议庾亮提携重用。
庾亮不大相信,而庾冰也把当日如何解梦的经过细说了一遍,尤其是殷浩的献策。
“他真是这么说的?”庾亮很诧异,心里想道。
看来此人非等闲之辈,一下子点中要害,庾家的软肋被他全然拿捏。他说得一点也没错,新政已经打上了王导的烙印,庾家只能靠军功胜出。
也难怪,殷浩当年在勤王大营时就屡有妙计,才得到陶侃的垂青,看来此人要赶紧收入囊中,早日为自己所用。
“此人现在何处?”庾亮问道。
“据他那日所言,应该是去荆州投奔陶侃了。”
“陶侃已经请辞了,他这不是犯浑吗?”
庾冰言道:“可那个时候陶侃还未请辞,我听说,陶侃在请辞前给他安排了一个白衣身份,在荆州衙门历练。”
“很好,你告知三弟,让他多关心关心,常拉拢拉拢。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的人才咱不能失之交臂!”
青溪桥庾府,府门外,有人叩响了门环。
“禀报伯父,父亲,滁州刺史求见。”庾希递过来一张名刺。
“咦,他来干什么,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