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米是05号跑道盲降最终进近定位点的高度,按照程序就应该在这个高度上截获下滑道。
“好的。”徐苍甚至都没有做完成的复诵,他的目光在仪表板上扫视了片刻,最终定位在增压面板上。
此刻,飞机舱内已经跟外界相通,所以外面高度是多少,座舱高度也是多少。不过,此刻飞机高度已经低于一万英尺了,但是座舱高度警告灯还是在亮着。
谭鹤龄注意到徐苍在看座舱高度警告灯,问了一句:“高度应该小于一万了,要摘氧气面罩吗?这个警告灯有些延迟的。”
“等会儿吧。”徐苍当然知道座舱高度警告灯的熄灭会有延迟,他之所以还没有摘下氧气面罩主要是在于他已经开始感受到让人感觉到迟滞的杆力了。
“该死!”就在刚才,徐苍稍微往后带了下驾驶盘,可是就在两三分钟前还算顺滑的感觉到现在却变得犹如在泥淖中前行,只能呈现出极其细微的反应。
徐苍知道这不是又卡阻了,而是液压压力已经降低到了一个极限值,他开始直接通过钢索机械结构控制舵面了。
若是没有这个问题,徐苍估计在飞机下到一万英尺以下的第一时间就会摘除氧气面罩,可现在还是等等吧。
在这个高度,空气还是稀薄了,他还是希望保证一个相对好的状态。
“徐苍,液压没有了,一会儿你做人工刹车的时候注意一些,不要点刹。”莫尚云在后面提醒道。
虽说没有液压压力了,理论上刹车是用不了的。可实际上,由于储压瓶的存在,还是可以提供有限次数的人工刹车压力的。
正是因为刹车次数的限制,所以莫尚云才提醒徐苍不要点刹,因为这样会快速地消耗飞机储压瓶的压力。持续性的刹车才是比较正确的处理方式。
“我知道。”徐苍点点头。
他看了下高度表已经低于八千英尺了,这时候延迟作用下的座舱高度灯也熄灭下来了。徐苍看差不多了,指了下谭鹤龄:“我先摘氧气面罩,交操纵。”
谭鹤龄马上双手把盘:“接操纵!”
眼见谭鹤龄做好准备了,徐苍双手拿开氧气面罩,稍微整理了下杂乱的头发,重新戴上耳机,切换回sk电门,接着朝谭鹤龄说道:“接操纵!你摘吧!”
徐苍左手抓握住驾驶盘,在谭鹤龄摘氧气面罩的时候,他进行了旅客广播:“飞机即将在五分钟内返航剑川落地,可以摘下氧气面罩了,请系好安全带。”
在徐苍做完旅客广播后,谭鹤龄正好摘下了氧气面罩,他第一句便是:“刚才我怎么感觉杆有些重啊。”
便是在谭鹤龄话音落下的同时,飞机主警戒灯亮了起来,徐苍抬头,一下子就锁定到了液压面板上。果不其然,ab系统的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和电动泵的低压灯全都亮起来了。
谭鹤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