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刘镛教子

作者:湖州小老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你在这里搞得很不错,我也放心。这次,利用他俩假期,带他们出来看看,也学点东西。

安澜道:姐夫原本就比我们出道早,尤其是典当这一行,势必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您可不能保守啊。

蒋锡坤道:哪里哪里,我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要深入研究,恐怕得一辈子。

这时,伙计给他们沏上茶。

蒋锡坤笑道:典当这一行,普通的物件好说,而名贵的物件就难说了,一看知识,二看经验。就拿这茶具来说:自宋以来,就有五大名窑,如何区分它的真伪,就应该知道当时每个窑口的特征,色泽等。这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一靠知识,二靠经验,见多才能识广。

随即,蒋锡坤从内屋箱子里拿出一颗铜的印章,放到他们面前笑着道:这是何物,出自哪里?请两位舅子明解。

安澜和安江分别拿起印章仔细端详。但上面弯弯曲曲的字他们谁也不认识。

安澜道:从规格看,如此一枚方印章,不是官印就是皇家印,但上面的文字,真的没有见过。

安江道:从印章的纽来看,是一只狮子,由此,印章的拥有者级别不低。

蒋锡坤笑道:你们俩位说得都没有错,问题是上面的文字,属于何种?这是见过印章的所有人都于此为难。我告诉你们,印章上的文字叫‘巴思八’文,巴思八乃元朝忽必烈之国师,他创建的文字。印章上是‘白兰王印’四个字,而白兰王乃是忽必烈之驸马,是吐鲁番的首领。由此,该印章非同小可。

听后,安澜和安江都感到十分惊讶。

安澜道:姐夫知识真是渊博,使小弟受益匪浅。

安江也感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在南通住了一晚,第二天,在蒋锡坤的陪同下,他们又顺便去了扬州。

三月,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季节。

刘镛对蒋锡坤道:盐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就盐引进盐引出,抓住机会而已,你带他们俩出去转转,开开眼界。

他们从瓜洲湾到东关桥头,约有三十公里,沿岸的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沿着古运河随处走走,可以看到历史遗迹星列,他们一边走,一边看,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隋炀帝扬州看琼花,康熙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停扬州,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必去扬州,乃扬州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遥可知当年,诗人陆游所见的沧桑和悲凉。

昔日的古扬州已经无从寻觅,岁月只留住了断壁残砖和斑驳旧影,早已听不见车马喧嚣,战火纷飞,旧时光里的繁华在今天看来不值得多提,这座城又恢复了静谧与安然。江畔来来往往的船只穿梭着,划破夕阳,留下一道道光影,沧海桑田,岁月湮灭了古扬州的繁华。

他们走在街头,夜晚的扬州是浪漫和安逸的,却足矣让人恋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