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跟广告商谈判之时,苏谨言三番五次的建议他们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谈判。不过,上京台那边的信心没那么足,最终只是把整个节目划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以半年为期,跟广告赞助商们进行了协商。
一年五十二周,除去因为特殊状况而停播的一两周,这个节目至少要拍摄五十期左右。
半年下来就是二十五期。
那么,这半年一共二十五期节目,制作费一共要准备多少呢?
二道河村那边的场地费很便宜,连租借地皮带修整房屋,再算上雇佣乡亲们帮忙的开销,满打满算也只是花了二十五万;
拍摄地就在上京市郊区,交通费少的可以忽略不计;
每次去二道河村拍摄,吃喝住宿方面的后勤消耗,大概能花个五千多点;
再就是姑娘们的出演费。因为签约比较早,那会儿姑娘们都还没有红起来,所以她们七个人加起来,每期的出演费也就十万元。
算下来,平均每一期的固定开销,也就十三四万左右。
半年二十五期,那就是三百万出头的样子。
之所以划拨了三千万的制作费,这是把器材消耗、节目组工作人员们的工资、嘉宾出演费以及特殊项目消耗(比如苏谨言跟姑娘们打赌时承诺的那几台农用机械的置办费用)都算进去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在苏谨言的解释下,张怡倩终于搞明白了。
“可能两千万还不是最终的数字。”苏谨言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三千万的制作费里,有两千万是准备用来请嘉宾的。按照现在这个状况来看,至少能省下一千两三百万。多退少补嘛,这一千多万退出来,咱们这边还能再分六七百万。”
“真的?这么赚的么……”
工作室里能赚钱的,除去苏谨言这个‘外来户’不提,也就张怡倩、刘子安以及苏常英三人。
三人中,刘子安和苏常英都是演员,每次参加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拍摄,都能为工作室的账上带来一笔收入。不过,因为两人的咖位还不够高,每一部戏的报酬也不算太多,所以她们两人给工作室赚来的大头,基本上还在广告代言那块儿。
从去年工作室建立,到现在为止,苏常英的收入大概也就七八百万左右,刘子安稍逊一筹,差不多赚了六百多万。
相比于两人,还是张怡倩赚的多些。虽说因为形象定位的缘故,她并没有像苏常英和刘子安那样得到广告主的青睐,没有能够代言谁家的产品。不过,因为新专辑的发布,尤其是那首《舞娘》的火爆,她光是跑商演,就赚了将近上千万之多。
给工作室的抽成是多少先不提,三人加起来的总收入,差不多能有个两千三四百万。
再看看苏谨言这边。
《少女们的田园日记》,带来了多少收入?已经落袋为安的两千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