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无题

作者:在家修地球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多也白搭,又没有迫击炮啥的。

结果和前面一样,这些回来的人,要地没地要家没家,然后又被赶出了村。

最多村人看着都是原来都是一个村的,或者是亲戚,给点粮食啥的。

所以,慢慢的,村里就形成了这种思想。

搬出去可以,小辈的出去,这样生活过得也好。

不过老人得留下看祖地,外面的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回村安享晚年。

不过,在那个时候,村里的规矩更严,不是说你搬出去了想回来就回来的。

村子只有这么大,古代也没有计划生育,每家每户两三个都是正常的。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基本上每家只有留下一个男丁。

其余的给分家钱,自己出去讨生活,所以一直村里都没有什么人。

这两百多户,还是这一百多年才形成的,在之前,也就百十来户而已。

现在这和平年代,为什么老辈不搬出去?

搬出去干嘛?土地部不守了?

外面虽然挣钱,但是呢,有土地吗?万一哪天钱不值钱了,在外面吃什么?

留着这一份土地,以后真有这种情况,大不了回来种地,苦一点,但是日子也能过不是?

就这些老思想,才是当地政府,不管出什么政策,村里的老人都不搬出去,但是小辈的确搬出去了的原因。

在内地,抱有这种思想的老人多得很。

这也是很多电视上看到的一样,老山村里为什么还住这人?

当地政府不愿意,或者国家不愿意出钱让他们搬出来吗?

不是,只是这些人不愿意搬出来而已。

他们有自己的顾虑和担忧,搬出来怎么生活!在山里,至少能种地啥的。

诚鑫也没想改变这些老人的思想,只要他们活着高高兴兴的,那就不关自己什么事了。

虽然感觉被老支书坑了两笔小钱钱,不过也是她自愿的。

还有一些问题,为什么就两座山,就算镇里没钱打隧道,这么多年,村里就没有想着自己组织人手?

然后像愚公移山那样,一点一点的往外挖,终有一天,他们能挖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隧道出来的。

呵呵,原来不挖,那是因为这是保护村里的一条屏障。

后来不挖,那是因为挖不动,政策什么的好了,村里也想过挖一条隧道通往山外。

不过组织好人手,挖了一个月,村里也就放弃了。

尼玛,这两座山,全是花岗岩,全靠人工挖,挖了一个月也没有挖两米,所以就放弃了。

两座山,直线距离也有四五公里,那得挖到何年何月,完全看不到希望。

毕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