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准备室,时间还很早,没到四点,相良诚背着包来到秘密基地做功课。
还有三个星期要定期考试的关系,相良诚打算每天花一个小时出来做功课,他决定拿这次定期考作为标准,看他的学力能到什么程度,用成绩来规划未来三年的学习计划。
相良诚大学考取名门回来当小学老师的职业规划没变,然而名门不是那么好考,要做的准备很多。
这次分数如果不高,那代表相良诚学力不够,平常时候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如果这次分数很高,能排到年级御三家,那相良诚可以继续每天看的悠闲高中生活,咸鱼两年,真正的努力等高三再来。
至于怎么努力,到了高三,去学校附近的私塾上课就是努力。
还是‘宽松教育’这个国策的关系,学校到了高中也只是保证学生完成基本课程任务就好,平常学的内容很基础,基础到相良诚早就熟记于心——开玩笑,他前世可是刚高考完的高三生,整个学习、应试能力可以说到达一生巅峰时刻。
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国文和古文,其他科目太简单了,对他而言这些学习的内容等于‘1+1等于几’这样难度的知识。
所以平常看看不听课也没关系,等要真正努力时候去私塾努力。
私塾就是补习班,这里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太多了,为了升学而开设的补习班也更多,不过学费也很昂贵。
上次相良诚问了一个塾,一对一的话多少钱,那个老师说‘很便宜,63万円’,换算为软妹币就是四万元一套,真的好贵。
相良诚当即放弃了现在就报私塾的想法,不能因为不是他的钱就大手大脚,胡乱花费。
等到高三文理分班的时候也来得急,也更有针对性。
曰本的学校也分文理,不过和华夏以前界限分明的文理不同,这里有与文理分科同样重要的志愿选择。
会看你要报考的是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进行针对性学习,因为这两种大学在大学考试科目数量上有很大不同,国立大学先看的是中心考试,中心考试也就是日本高考文理科内容都要考,拿到高考的成绩后再到报考的学校参加相应学科的考试,到这里对于文理侧重才比较明显。
而私立大学通常来说只有三门考试,比如文科就考外语、国语、文科卷,理科就考外语、数学、无力或者化学。
填报的志愿方向不同要学习的内容完全不同,学校也会分班。
当然,也有些高中不分文理三年都是一个班,也有些高中分了四类私文、私理、公文、公理,也有些高二就分文理,或者干脆高一就分了文理。
曰本有许多国中、高中一贯制学校,六年都在一个学校上完国中和高中,这样没有升学压力,在国三时候就会考虑分班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学校基本都是私立,不按‘宽松教育’或者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