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几乎每一口稠油井后面都弄了这么台炉子,但是到了2010年左后,也就十年左右的光景,这些炉子全都报废了。
为啥啊?因为基层的工人发现,这些炉子的作用并不大!而且隐患还特别大。
打个比方吧,没有炉子之前,从站上到井上的稀有温度70度,安了这些炉子后,温度充其量也就到了80度,甚至还达不到这个问题。
就这么点儿温度,完全可以提升站内稀油炉温度解决,也就是说,站上的员工把站上的温度烧上去了,就不用不上这些炉子了。
而且这些炉子因为在野外、特别容易损坏,而且所有炉子烧的都是本井产生的天然气,虽然油井开采初期都会伴随着产出一部分天然气,但过了这个周期,油井也就产不出天然气了,而没有了天然气,这路子也就没有用处了。
而且油井的天然气不稳定,经常还会在野外造成火灾,所以这绝对是鸡肋一般的存在。
说完了炉子,再说说那个电加热装置与空心杆。
在抽油机身后按个炉子,这玩意成本不大,而且属于一劳永逸的东西,虽然最终看来,这东西没啥意义,但对于财大气粗的油田来说,这项工作也不算啥大损失了。
但是空心杆加热这一点,绝对是个大聪明的想法。
说到空心杆加热,刘保田到现在还恨的牙根直痒痒呢,而当初刘保田当外雇工的时候,他头一年跟着施工队在4厂安装了200多台电加热的配电箱,结果第不到5年这些配电箱就全都拆除了。
对比其他成果,这项给油井降低粘度的方案,涉及了太多方面了。
无论是增加配电箱、增加加热管线、更换抽油杆,随随便便一个都是花钱巨大、后期维护巨大的工作。
先说什么叫做抽油杆?抽油杆就是连接井底油泵的实心管柱,也就是我们日常能在抽油机看到,驴头上下运动,挂在驴头上的那根铁杆。
正常情况下,这种抽油杆都是实心的。但是这项科技成果却要把这种耐用的空心杆换成实心杆,在通过空心部分下一条热电缆,从而起到给原油加热、提高井底温度、降低油井粘度的作用。
当时这个汇报得了大奖,没几年油田也就真的按照这个科技成果搞了下去。
但是没过多久,问题就接踵而至了。
首先,油田以前没有这种空心杆,所以更换空心杆就是一大笔钱,而之前的实心杆就全都当废铁处理了。
除了这一大笔开销外,配套的电缆、配电柜又是一大笔钱。
等所有设备换好了之后,大家才意识到,这玩意就是坑爹的东西。
首先因为稠油井一般井底深度都是1000米以上,油井的负荷特别大,实心杆还能讲究用,但是换了空心杆以后,断杆的事儿就成了家常便饭。
什么叫做断杆?就是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