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就拉着我们出了门。
很意外,约尔在乡里的朋友是个年轻的女孩,看起来也就学校刚毕业,叫宋雪梅。宋雪梅大致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卫星工厂的政策和享受国家以及地方补贴的情况。
“如果你们感兴趣,具体的可以问人社局或扶贫办,这两个口子都可以扶持卫星工厂。”宋雪梅说。
“谢谢,按你刚才说的我大概总结一下,你看看我理解的对不对。就是说我必须办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最好是服装加工的工厂,如果不是服装加工也要是生产纺织、鞋帽、手套等可以归于服装生产的小工厂;用工要达到五十人以上,按时发薪水和保持住用工人数,坚持一年以上就能享受到地方和国家全部的补贴。”我问道。
刚才我一边记录,一边在计算。大致明白了卫星工厂的要求,差不多所有的补贴在一年内是可以打本的,一年后则完全靠自己养活工厂。
“是的,我们会直接帮你建设卫星工厂,把一个能用的厂房教给你,设备你自己采购,招工我们推荐人员。然后在人员培训、社保、税收和产品销售、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可签约的。如果都符合情况,基本相当于一年零成本经营。但部分补贴要一年后才能审核发放,这之前都是自己承担费用,当然银行和政府还有优惠贷款可以申请。”宋雪梅回答道。
这些政策具体框住了对卫星工厂的具体要求,甚至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政策还是不错的,可惜的是我没有接触过纺织服装业,并不清楚一年内需要多少成本,也没钱去投一个工厂,按宋雪梅说的这些补贴全部加起来根据不同的工厂一年大约在二十到四十万之间,换句话说我必须先投入这么多钱,然后把工厂搞的红红火火就能拿回投入,产品销售的利润就是赚的钱。
宋雪梅的谈吐让我有些意外,她不像是个本地的女孩,气质和口音都不像。询问之下才知道她是一个湖北人,在北京上的大学,大学毕业后主动来的喀什,来了挂县级单位的职直接下到乡里工作一年多了。
午餐虽然就是拉面和烤羊肉串,但还是很愉快的,喀什远比我想象的要开放,基层也有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吃完饭我们也打算往回赶了,午后的路上显的很安静,车少人也少,只有斑鸠在路上找吃的,我不知道路上的吃的是怎么来的。
看我陷入了沉思,华雯就问我在想什么。
“我原来认为像我这样的主动到这边的人是极少数,现在看来还不少。我不知道宋雪梅来这里的真实原因,但我很佩服她,从繁华的地方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本身就不容易,而且我觉得我能从她那里找到启发,可能使我想做的事更有意义。”我回答。
我确实在考虑,在国家大政策下,做一些政策鼓励和引导的事,古人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关于办个卫星工厂,我是有顾虑的,我打算回头去想方设法的参观一些已经开办起来的工厂。单纯的说政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