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做法。还讲了一点甜品的做法,比如双皮奶、布丁等我知道的西式糕点的做法。
热依罕懂一些民族糕点的做法,因此我们过这些过的比较快。
我的一个创新的想法是想做出一些凉粉一样的粉冻或果冻,然后把这些粉冻切丁加入到饮料里,增加饮料的口感和厚重感。
暂时没有办法实际操作,因此下午的这些讲的快一些,只是给她讲个流程和制作的方法。
吃完晚饭,我带着她又跑米热家给大家讲解了浓缩后简化版安全卫生要求和厨房操作要求。这些大部分是我查找整理的资料和图片,少部分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但对于这些女孩子来说似乎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就这样,一周的时间里,我和玛依莎轮流上阵,讲的最多的是具体的餐品饮品的做法。在最后,我们在米热家利用部分厨具进行了实际练习。并根据练习的结果总结出了主要和次要餐品品种,把一部分餐品作为储备品种。
小拌面、小炒面、小抓饭、小新疆炒米粉、小干辣皮拌面、小水饺、小煎饺、小馄饨、小蒸面、小馕包肉、小手抓肉、小烤肉、小汤饭、小烤肉馕作为开业一个月内的主推主食,每天推六个品种,每天更换其中两个品种。
这样短期内不会分散太多精力做太多餐品,这主要是为了一开始大家能快速熟悉店铺餐品制作和经营。
实践操作则做了很多尝试,拌面、炒面等是需要拉面下面煮面的,面大概煮多长时间,菜大概需要炒多久,分量要怎么去预先称量好。
炒米粉需要如果操作,如何提前煮好粉,酱料怎么炒制,炒粉时如何加蔬菜和肉类等等。其它的都是煮或再加热就能产出的餐品也进行了规范化的操作整理。
我们还相互组织扮演客人和服务员的角色,来检验大家的服务态度和制作流程有没有问题。最终我们总结出了在客人不多的情况下如何服务和在同时有很多客人是如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最终大家都锻炼到几分钟就制作出一份饭食的程度。
另外在热依罕这边,还有烤土豆、葱油饼、炸土豆旋、肉夹馕、卤肉、色拉等这些成品或半成品,这些我不要求人人都熟练掌握,毕竟有些东西可以提前制作,客人需要是进行加热或最终制作即可。
我和玛依莎计划成品和半成品的餐品今后多放一些,比较能控制住质量。它们只需要简单的加工或加热就能销售,这些作为副食来做销售,对游客来只能算是小吃,不占用正餐的位置,可能更好销售。
比如对烤土豆来说,我会制作两三种酱料和配菜,配菜以卤煮的鸡肉和牛肉为主,色拉蔬菜和手抓羊肉为辅,蔬菜选择生菜和泡菜切丝,搭配起来颜色鲜艳又好吃。口感和外观比当地的煮土豆或单纯的烤土豆好多了。
所有后期的加工环节,直到交到客人手里时,都是在客人眼前完成的,这样客人能看到我们的制作过程,也能看到餐品都是新